当前位置:药智报告>分析报告>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发展现状
关注度:26287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发展现状-药智报告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发展现状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发展现状

修订时间:2022-08-01
推荐 下载次数 4792
报告编码: 修订时间:2022-08-01
报告页面:4页 图片数量:4个
寄送方式: 交付时间:
报告标签:

报告导读

双膦酸类属于骨吸收抑制剂,其作用机理为双膦酸盐与骨骼羟磷灰石的亲和力高,能够特异性结合到骨重建活跃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同时双膦酸盐类药物安全性较好,因此被指南推荐为没有禁忌证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首选药物。

立即 登录,即可查看更多内容
内容简介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O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是基于DXA测量的骨密度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后防治措施可以分为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药物干预中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其它机制类药物。

双膦酸类属于骨吸收抑制剂,其作用机理为双膦酸盐与骨骼羟磷灰石的亲和力高,能够特异性结合到骨重建活跃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同时双膦酸盐类药物安全性较好,因此被指南推荐为没有禁忌证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首选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发展史

首个双膦酸盐类药物为依替膦酸钠,于1977年正式上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等。在临床使用中发现其抑制骨吸收效果较弱,副作用较大,因此研发出作用强度高于依替膦酸钠10倍,且副作用更小的氯屈膦酸钠(1986年上市)。

在一代双膦酸盐药物依替膦酸钠和氯屈膦酸钠的基础上,通过在侧链上加上氨基等结构改变,获得第二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属于含氮双膦酸盐,主要的代表药物有帕米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和伊班膦酸等。第三代双膦酸盐属于具有杂环结构的含氮双膦酸盐,现在主要有利赛膦酸和唑来膦酸。

图1 双膦酸盐类药物发展史

在不良反应上,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良反应,非典型股骨骨折等。对比不同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多于阿仑膦酸钠;因为不良事件导致停药最多的是依替膦酸二钠。在作用强度上,新研发的药物作用疗效远大于先前的药物,其中唑来膦酸钠作用强度相对为阿仑膦酸钠的10倍,为依替膦酸钠的10万倍,作用强度的提升呈指数增长。在使用频次上,双膦酸盐类药物发展出每日使用、每周使用,甚至一年使用一次的药物,丰富了临床的用药选择。

总体上双膦酸盐类药物发展阶段较为成熟,现今已有的药物基本满足临床需求,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还可以发展出更有优势的药品。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市场情况

国内上市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有依替膦酸二钠、伊班膦酸钠、帕米膦酸二钠、氯膦酸二钠、利塞膦酸钠、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因卡膦酸二钠等药物。

国内双膦酸盐类药物销售总体呈增长趋势,从趋势看出我国的双膦酸盐类药物还处于增长阶段,但是增速放缓,现有的市场已经趋于稳定。其中2020年销售额为30.04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5%;销售量为1170万片,同比增长率为0.97%。

图2 国内双膦酸盐类药物销售趋势图

将国内上市药品根据活性成分分类,获得双膦酸盐类药物竞争格局如下图。在所有双膦酸盐类药物中,唑来膦酸销售额占比最大,但近五年的市场占比呈下降趋势;伊班膦酸和因卡膦酸二钠则有所上涨。其中因卡膦酸二钠的片剂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其注射剂用于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在市场占比略有偏大。

图3 国内双膦酸盐药物竞争格局

在全球范围内,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销售额在2020年达到4.28亿美元,销售量达到7100千万,双膦酸盐类药物市场占骨质疏松市场的20%以上。双膦酸盐类药物间竞争格局如下图,伊班膦酸在全球销售额市场份额占比仍呈增长趋势,最终2020年市场份额占比达到34%以上。其中米诺膦酸为仅在日本和中国上市的日本原研药物,2021年之前仅在日本销售。米诺膦酸市场呈下降趋势,考虑到可能由于其市场的局限性,同时仿制药的上市导致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现今国内已有米诺膦酸仿制药上市,预计未来米诺膦酸全球市场份额会有提升。

图4 全球双膦酸盐药物竞争格局

双膦酸盐类药物未来发展趋势

现今我国已将骨骼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医疗维生服务项目。2017年,将“健康骨骼”行动纳入第二阶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内容,积极推进骨质疏松症等主要骨骼疾病预防的科普宣教工作。随着骨质疏松的科普工作开展和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升,骨质疏松的疾病知晓率在未来会提升。未来骨质疏松疾病在预防上会更受重视,在治疗上治疗率会有所提高。基于受治疗人群的扩大,双膦酸盐类药物市场会有进一步的扩大。

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未来市场中的优势在于服用方便,服药频次可以针对患者个性化定制,符合临床需求。在疗效方面可以有效抑制骨吸收,控制骨质疏松病情发展。在价格方面,价格较低,减轻骨质疏松患者长期服药的经济压力。

而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劣势在于其具有多种不良反应情况,包含胃肠道不良反应,肾脏毒性,非典型股骨骨折等。基于不良反应的情况,临床可能选择补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的比例提升。其次双膦酸盐类药物属于抑制骨吸收机制的药物,与现今已经上市的地舒单抗为同一个机制药物,在作用效果上,地舒单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用药间隔更长,患者依从性更好。

总体上来说,由于治疗人群的提升,双膦酸盐类药物市场规模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呈上升趋势。在治疗人群规模稳定后,双膦酸盐类药物如果没有临床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的药物面世,其市场规模将受到挤压。


注:图表内容请下载查看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O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是基于DXA测量的骨密度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后防治措施可以分为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药物干预中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其它机制类药物。双膦酸类属于骨吸收抑制剂,其作用机理为双膦酸盐与骨骼羟磷灰石的亲和力高,能够特异性结合到骨重建活跃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同时双膦酸盐类药物安全性较好,因此被指南推荐为没有禁忌证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首选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发展史首个双膦酸盐类药物为依替膦酸钠,于1977年正式上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等。在临床使用中发现其抑制骨吸收效果较弱,副作用较大,因此研发出作用强度高于依替膦酸钠10倍,且副作用更小的氯屈膦酸钠(1986年上市)。在一代双膦酸盐药物依替膦酸钠和氯屈膦酸钠的基础上,通过在侧链上加上氨基等结构改变,获得第二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属于含氮双膦酸盐,主要的代表药物有帕米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和伊班膦酸等。第三代双膦酸盐属于具有杂环结构的含氮双膦酸盐,现在主要有利赛膦酸和唑来膦酸。图1 双膦酸盐类药物发展史在不良反应上,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良反应,非典型股骨骨折等。对比不同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多于阿仑膦酸钠;因为不良事件导致停药最多的是依替膦酸二钠。在作用强度上,新研发的药物作用疗效远大于先前的药物,其中唑来膦酸钠作用强度相对为阿仑膦酸钠的10倍,为依替膦酸钠的10万倍,作用强度的提升呈指数增长。在使用频次上,双膦酸盐类药物发展出每日使用、每周使用,甚至一年使用一次的药物,丰富了临床的用药选择。总体上双膦酸盐类药物发展阶段较为成熟,现今已有的药物基本满足临床需求,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还可以发展出更有优势的药品。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市场情况国内上市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有依替膦酸二钠、伊班膦酸钠、帕米膦酸二钠、氯膦酸二钠、利塞膦酸钠、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因卡膦酸二钠等药物。国内双膦酸盐类药物销售总体呈增长趋势,从趋势看出我国的双膦酸盐类药物还处于增长阶段,但是增速放缓,现有的市场已经趋于稳定。其中2020年销售额为30.04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5%;销售量为1170万片,同比增长率为0.97%。图2 国内双膦酸盐类药物销售趋势图将国内上市药品根据活性成分分类,获得双膦酸盐类药物竞争格局如下图。在所有双膦酸盐类药物中,唑来膦酸销售额占比最大,但近五年的市场占比呈下降趋势;伊班膦酸和因卡膦酸二钠则有所上涨。其中因卡膦酸二钠的片剂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其注射剂用于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在市场占比略有偏大。图3 国内双膦酸盐药物竞争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销售额在2020年达到4.28亿美元,销售量达到7100千万,双膦酸盐类药物市场占骨质疏松市场的20%以上。双膦酸盐类药物间竞争格局如下图,伊班膦酸在全球销售额市场份额占比仍呈增长趋势,最终2020年市场份额占比达到34%以上。其中米诺膦酸为仅在日本和中国上市的日本原研药物,2021年之前仅在日本销售。米诺膦酸市场呈下降趋势,考虑到可能由于其市场的局限性,同时仿制药的上市导致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现今国内已有米诺膦酸仿制药上市,预计未来米诺膦酸全球市场份额会有提升。图4 全球双膦酸盐药物竞争格局双膦酸盐类药物未来发展趋势现今我国已将骨骼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医疗维生服务项目。2017年,将“健康骨骼”行动纳入第二阶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内容,积极推进骨质疏松症等主要骨骼疾病预防的科普宣教工作。随着骨质疏松的科普工作开展和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升,骨质疏松的疾病知晓率在未来会提升。未来骨质疏松疾病在预防上会更受重视,在治疗上治疗率会有所提高。基于受治疗人群的扩大,双膦酸盐类药物市场会有进一步的扩大。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未来市场中的优势在于服用方便,服药频次可以针对患者个性化定制,符合临床需求。在疗效方面可以有效抑制骨吸收,控制骨质疏松病情发展。在价格方面,价格较低,减轻骨质疏松患者长期服药的经济压力。而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劣势在于其具有多种不良反应情况,包含胃肠道不良反应,肾脏毒性,非典型股骨骨折等。基于不良反应的情况,临床可能选择补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的比例提升。其次双膦酸盐类药物属于抑制骨吸收机制的药物,与现今已经上市的地舒单抗为同一个机制药物,在作用效果上,地舒单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用药间隔更长,患者依从性更好。总体上来说,由于治疗人群的提升,双膦酸盐类药物市场规模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呈上升趋势。在治疗人群规模稳定后,双膦酸盐类药物如果没有临床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的药物面世,其市场规模将受到挤压。注:图表内容请下载查看

相关推荐
服务流程
  • 1.需求沟通
  • 2.项目建议书
  • 3.签订协议
  • 4.确认方案
  • 5.项目实施
  • 6.成果交付
  • 7.售后服务

服务介绍

SERVICE INTRODUCTION
产业与战略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行业研究
政策研究
企业研究
企业战略
蓝皮书
品类与产品规划
品类市场洞察
产品管线规划
现有管线评估
业务领域选择
营销体系规划
产品投资组合
目标产品筛选
研发与投资决策
立项评估
价值评估
市场调研
项目尽调
专利评估
募投可研
IPO行研
项目交易服务:项目筛选、评估、交易撮合,融资并购
传媒定制服务:产业会议定制、媒体代运营、新闻资讯定制
数据定制服务:产业 | 研发 | 投资数据治理、监测报表、系统定制、AI集成平台
卓越上市策划
销售模式及年度营销策划
成熟产品策划
增长诊断及年度营销策划
全渠道整合营销全案策划
市场和品类洞察
·宏观环境分析
·行业趋势分析
·品类机会洞察
用户研究
·目标人群画像
·细分人群研究
·购药习惯和态度
品牌和营销研究
·目标人群定位
·品牌定位机会洞察
·品牌市场表现评估
产品研究
·产品概念/信息测试
·包装测试
·价格测试
市场数据系统:医院 | 零售 | 电商 | 零售消费行为系统
市场预测系统:医院 | 零售
AI集成平台:知识库人机问答 | 智能体 | 报告生成
数据监测报表含BI定制:医院 | 零售 | 电商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许建华
1730230186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许建军
1730230175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黄诗钰
1992233122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张武龙
1772660512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江晗
(南京办事处)
1735323903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施展
(东北办事处)
1594003386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您填写的信息我们已收到,商务经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