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睡也是一种病!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饱受失眠的困扰,但有这么一类人,却能“前一秒谈笑风生,下一秒鼾声袭来”,难道TA有特异功能?
NO!NO!NO!秒睡也是一种病!这种睡眠疾病临床上称之为“发作性睡病”。
什么是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时期且持续终身的慢性睡眠障碍性疾病,属于神经内科的一种罕见病。
其概念在1880年被首次提出,临床上以日间过度嗜睡、猝倒、入睡前幻觉、睡眠瘫痪及夜间睡眠紊乱等为主要特征。依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ICSD-3),发作性睡病分为发作性睡病1型和发作性睡病2型。
发作性睡病是全球公认的罕见病,不同国家患病率有较大差异,已公开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各地区患病率从0.00023%(以色列最低)到0.05%不等。在亚洲地区,韩国患病率为0.015%,中国台湾地区的患病率为0.0129%,中国大陆目前尚缺乏系统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2010年发作性睡病新发病例数明显升高,可能与2009年冬季H1N1流感流行有关[1]。
发作性睡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下丘脑分泌素由下丘脑外侧穹窿旁区产生,具有兴奋性神经递质特性,能促进人和动物的清醒和活动。发作性睡病1型的发病是由于90%以上Hcrt神经元凋亡,从而出现猝倒发作及白天嗜睡等典型的临床表现。
此外,有研究表明,多基因易感性、环境因素和免疫反应共同参与其发病机制[2]。
如何治疗发作性睡病?
由于发作性睡病不可根治,其治疗目标主要是减少EDS、控制猝倒、改善夜间睡眠;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减轻共病症状、减少和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不良反应。
目前,发作性睡病的治疗主要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非药物治疗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基础。通过形成日间规律小睡习惯,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给予足够的理解等方式,增强患者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确切的病因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据《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显示,临床用于发作性睡病的主要药物有替洛利生、莫达非尼、羟丁酸钠等,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发作性睡病治疗药物指南推荐情况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1,药智咨询整理
莫达非尼(modafinil)
最早于1998年在美国获FDA批准,剂型为片剂,商品名为Provigil®,用于改善与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轮班工作障碍相关的过度嗜睡成人的清醒状态。
在中国,莫达非尼制剂仅有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家企业,其莫达非尼胶囊于2017年11月获NMPA批准上市,适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嗜睡的成年患者的促醒。
替洛利生(pitolisant)
H3受体拮抗剂,最早于2016年3月在欧盟获EMA批准,剂型为片剂,商品名为Wakix®,用于治疗成人、青少年和6岁以上儿童伴有或不伴有猝倒的发作性睡病。
2019年8月,替洛利生片在美国获FDA批准,用于成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日间过度嗜睡或猝倒;2023年6月,琅钰集团旗下子公司琅铧医药引进的盐酸替洛利生片(商品名:铧可思®)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成人患者的日间过度嗜睡或猝倒,成为唯一在中国获批发作性睡病适应症的创新药、也是唯一的非精神管控药品。
羟丁酸钠(sodium oxybate)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最早于2002年7月在美国获FDA批准上市,剂型为口服溶液剂,商品名为Xyrem®,用于治疗7岁及以上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猝倒或日间过度嗜睡。
羟丁酸钠在中国上市制剂为注射液,为静脉全麻药,常与全麻药或麻醉辅助药合用,用于复合全麻的诱导和维持。
此外,该产品改良型新药羟丁酸钠钙镁钾口服溶液(商品名:Xywav®)于2020年在美国获FDA批准,用于治疗7岁及以上发作性睡病患者出现猝倒或日间过度嗜睡和成人特发性嗜睡症。
索利氨酯(solriamfetol)
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最早于2019年3月在美国获FDA批准,剂型为片剂,商品名为Sunosi®,用于改善成人发作性睡病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日间过度嗜睡。
该药2020年1月在欧盟获EMA批准,用于改善成人发作性睡病(伴或不伴猝倒症)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清醒状态并减少白天过度嗜睡。目前在中国没有相关产品上市。
表2 发作性睡病主要治疗药物上市情况
资料来源:药智数据,药智咨询整理
小结
目前,发作性睡病主要治疗药物替洛利生已在国内进口上市,使患者用药有了更多选择。
然而,由于该病好发于青少年时期,特别是一些学龄期患者,易被家长或身边亲朋误会为不想上学。面对外界的不理解,容易给患者心理造成极大的负担和压力,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发作性睡病,给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05):406-420.
[2]袁潇,孙美珍.发作性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02):49-53.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