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MNC“瘦身”节奏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球排名Top10的大药企砍掉的管线超50项,进入2024年,MNC“瘦身”节奏有过之而无不及。
根据近日各大MNC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精简管线依旧是Q1的看点,包括阿斯利康、赛诺菲、强生、罗氏等8家MNC宣布了管线调整的消息,合计削减了30余个在研项目。
2024一季度MNC削减的管线情况,图片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BMS:应对专利悬崖,狂砍12条管线 近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布2024Q1业绩的同时发表声明,表示计划在2025年前削减15亿美元成本,不仅将裁员2200人(占全球员工的6%);还将削减包括CTLA-4抗体项目、SIRPα拮抗剂和 BET抑制剂在内的12条研发管线。 BMS未来几年面临的大环境并不顺遂,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重要资产的专利悬崖,BMS的经典重磅药物Eliquis、Revlimid、Pomalyst和Sprycel、Opdivo,蝉联多年小分子销冠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Revlimid(来那度胺)在2019年专利核心到期,2022年仿制药进入美国市场之后,销售额呈断崖式下跌,2023年收入仅为60.97亿美元(-39%)。 全球首个PD-1 免疫治疗药物Opdivo(纳武利尤单抗),在2023年贡献了82.49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18%,遗憾的是,但O药的美国专利将在2028年到期;除了O药,另一款重磅明星药Eliquis2023年为BMS带来了近122亿美元、2024Q1营收37.2亿美元,同比增长9%,专利将于2031年到期。 显然,失去专利保护,畅销药物不可避免地将遭受仿制药冲击,Revlimid就是最好的例子。为应对专利即将到期带来的亏损,BMS在2023年便开始进行战略重组,不仅减少管理层、削减管线,还频频出手收购潜力资产充实产品线,2023年底,豪掷200余亿美元密集发起3起大规模并购,包括收购了Karuna Therapeutics(140 亿美元)、RayzeBio(36亿美元) 和Mirati Therapeutics(58亿美元)。本次狂砍管线将更好聚焦新并购的资产。 罗氏:向“80%为最佳”目标进发,再砍6条管线 在2024Q1财报中,罗氏公开表示将砍掉6条管线,这是继去年Q3开始对肿瘤管线大刀阔斧改革之后的管线再一次瘦身。 根据财报,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罗氏为聚焦影响力大的项目,已终止了20%肿瘤管线,今年Q1削减的六个项目,大部分处于临床早期开发阶段:用于治疗具有特定合成致死基因组改变的肿瘤的潜在的BIC口服ATR抑制剂Camonsertib;用于实体瘤的选择性泛RAF激酶抑制剂Belvarafenib;治疗重症肌无力的 Enspryng;用于结直肠癌的双特异性抗体RG6286以及用于精神疾病的RG6163以及用于尿路感染的LepB抑制剂RG6319。 罗氏表示接下来主要会聚焦自免、心血管和代谢三大领域,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inecker在与媒体进行的2024Q1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确定优先次序和不断重新分配是正常业务的一部分,确保拥有的资金用在最佳用途上,且目标是使其产品线中80%为最佳管线或一流资产,如此看来,当前移除早期肿瘤管线,也算及时止损了,管线优化工作将持续到今年第二季度。 赛诺菲:放弃免疫学及神经学管线的部分适应症 在去年12月的研发日上,赛诺菲曾提出“Play to Win”计划。一心要成为自免巨头的赛诺菲,在2023年年报中更新了产品管线,展示了在未来两年内将III期项目数量增加50%的雄心壮志,重点是免疫学、神经学和疫苗,并表示当前免疫学市场还未被充分开发,将继续挖掘SSc、SLE、HS等9大疾病领域,并在COPD、Asthma、AD三大疾病上全力保持领先优势。 赛诺菲在本季度放弃了免疫学及神经学管线的部分适应症,包括自免赛道的CD40L抗体Frexalimab在干燥综合征上的Ⅱ期研究;RIPK1抑制剂Oditrasertib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的Ⅱ期研究,以及用于治疗罕见遗传性疾病GM2神经节脂质沉积症的分子Venglustat的Ⅱ期研究这三条管线,赛诺菲强调,当前终止的部分管线适应症,不会影响相应药物其他适应症的开发。 例如暂停Frexalimab干燥综合征的开发,其用于多发性硬化症和继发性进展性多发性硬化症(SPMS)的Ⅲ期试验,以及1型糖尿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Ⅱ期试验将持续推进;另外,Oditrasertib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叫停,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Ⅱ期研究将继续推进。 吉利德:不再死磕CD47 吉利德在Q1财报中披露,已将CD47单抗Magrolimab的6项试验从管线中剔除。包括Magrolimab联合疗法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三阴性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项实体瘤研究和血液瘤试验。 CD47抗体一直被行业喻为PD1/PDL1抗体之后,肿瘤免疫领域的下一个“明星”靶点。吉利德也曾一度看好CD47靶点,2019年第ASH会议上,FortySeven通过Prime dose让血液毒性得到管控,AML/MDS获得积极数据,被吸引的吉利德以49亿美元高价收购Fortyseven,获得CD47相关管线,但此后Magrolimab的临床进展一波三折,安全性、有效性均不达预期,长时间内受困于血液毒性而不被业界看好,使得吉利德在CD47靶点的屡屡受挫。 除了彻底放弃Magrolimab的研发,吉利德同时宣布终止CD19 CAR-T细胞疗法Tecartus(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治疗罕见B细胞恶性肿瘤的II期篮子试验(ZUMA-25)以及靶向CLL-1的CAR-T细胞疗法KITE-222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的I期试验;还停止与Arcus合作的PD-1单抗zimberelimab联合抗TIGIT抗体domvanalimab±化疗用于一线非小细胞肺癌的2个项目。 此外,在2024Q1的最近管线中,阿斯利康剔除了AZD5055、AZD7503、MEDI6570这3个项目以及vemircopan的一项适应症;诺华放弃CD73单抗NZV930和CSF-1R抑制剂sotuletinib两个项目;强生两个肿瘤JNJ-8114 (PSMA/CD3)和JNJ-4916的I期项目也消失在管线中。 结 语 跨国药企一直走在全球创新药的前列,其管线项目的布局调整,值得密切关注。 但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MNC正在加速从不具优势的领域抽身,提升竞争力,终止预期不够好的管线、及时止损,将成常态。 参考资料: 各企业2024Q1财报以及公开渠道信息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