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打破常规,才能看到新的可能,注射剂在零售端的市场表现,就是很好的论证。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注射剂常在医院端售卖且市场份额巨大,事实上,零售端不仅售卖注射剂,甚至拥有不小的市场份额。
药智数据显示,2016年—2023年,零售端注射剂销售额总计2019.43亿元,包含1018个企业的1269个品种,涉及注射液、粉针两大主要剂型。
从零售「注射剂」销售额TOP10来看,2016年—2023年,TOP10品种均超过40亿元大关,TOP3皆超过80亿元,最高达243.73亿元。
那么,零售「注射剂」销售额TOP10榜单具体有哪些品种?零售端注射剂风潮的掀起,背后有哪些原因?
最高年销售额300亿元。从销售额来看,2016年—2023年,零售端注射剂销售额总计2019.43亿元,年销售额均超过100亿元,于2019年突破200亿元大关、2021年突破300亿元大关,并保持在300亿元左右。图1 2016年—2023年,零售端注射剂年销售额为何2019年增幅近百亿?对比2018年、2019年零售端注射剂年销售额可以发现,猛增54%的主要原因为抗肿瘤药和免疫机能调节药占比提升,从37%提升至53%。其中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等均为2019年新增上榜品种,成为当年销售额的中坚力量。人血白蛋白“一枝独秀”。从零售「注射剂」销售额TOP10来看,2016年—2023年,TOP10品种均超过40亿元大关,前三名人血白蛋白、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销售额均超80亿元,其中人血白蛋白可谓“一枝独秀”,为榜上唯一超百亿品种,销售额高达243.73亿元;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有望在今年突破百亿大关。值得一提的是,零售「注射剂」销售额TOP10品种,有5款(人血白蛋白、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在2023年销售额均达到10亿元,为企业的黄金品种之一。图2 2016年—2023年,零售「注射剂」销售额TOP10ATC分类销售额方面,2016年—2023年,抗肿瘤药和免疫机能调节药占比第一、为48.70%,第二消化道及代谢23.07%,第三血液和造血器官15.37%。图3 2016年—2023年,零售端注射剂ATC分类销售额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在零售端注射剂中,抗肿瘤药物市场份额的崛起,正印证了这一变化。为何患者偏爱零售端注射液?这与药品自身、行业发展及政策引导有关。从药品本身来看,某些品种具有特殊性。以“黄金救命药”人血白蛋白为例,人血白蛋白是临床急救的一种特殊药品,由健康人体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提取,并经病毒灭活处理制成。2016年以来,人血白蛋白的零售端年销售额均超10亿元,于2023年突破40亿元大关,高达46.1亿元。图4 2016年—2023年,药品零售端人血白蛋白年销售额为何有些医院即使有人血白蛋白,却让患者自行到院外购买?这与其特殊性及价格倒挂问题有关。人血白蛋白使用医保报销具有严格的适应症,包括抢救、重症或因肝硬化、癌症引起胸腹水且白蛋白低于30g/L的患者等,符合这些条件,住院患者才能进行医保报销。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人血白蛋白价格倒挂问题,所谓“价格倒挂”指医院购进价大于实际挂网价,例如2块钱进、1块钱卖即为倒挂。该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人血白蛋白原料血浆供应紧张,进而加剧了供需失衡矛盾,而价格倒挂使供应商不愿意继续供应,医院端人血白蛋白供应量受到影响,遂将部分医院端需求转移至院外即零售端。零售药店新服务模式的崛起。近年来,DTP药房作为零售药店一种新的服务模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DTP药房,即Direct to Patient药房,是一种直接面向患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药房模式。在该模式下,药品生产企业可绕开药品代理、药品招标采购,将药品直接授权药店作为代理,患者在医院获得医院处方指导后可以从药店直接购买产品,并在药店获得药品使用指导和相关服务的模式。对于肿瘤、慢病领域等长期用药患者来说,DTP药房提供特殊用药监护和特殊储运要求,可以满足这部分患者的药学服务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患者急需的创新药来说,进入医院端必须经过药事会等一系列流程,或者在用药方面具有一定限制,而创新药进入DTP药房流程简单,切实提高药物可及性,达成DTP药房、药企、患者三赢的局面。政策方面,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已全面实施。2023年年初,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电子处方流转政策落地的步伐明显加快。以福建为例,中国医疗保险官微显示,福建“双通道”电子处方中心上线以来,已累计服务参保患者约6.7万人,开具流转处方22万张,药品销售额5.54亿元,医保结算额超3.76亿元。2023年12月,中国医疗保险官微发布《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启动,医保电子处方流转迎来关键节点》一文,指出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启动医保电子处方中心的部署工作,近20个省份正式上线应用。彼时,药品零售端接下这“泼天富贵”,包含注射液在内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自2020年开始不断增长,于2022年突破4千亿元。作为药店或DTP药房来说,各类利好政策无疑是锦上添花,如何抓住这波机会打造新的增长点,构建专业化的药事服务体系,提升客流转化率,是当下的关键问题。人口老龄化浪潮席卷下,慢病及肿瘤等特殊疾病患者对药品零售端提出更高要求,相对于动辄上万亿的医院端巨大市场蛋糕,如何在零售端注射剂的小众市场需求分得一杯羹,将考验零售端经营者的智慧。此外,随着国家加快实施医保电子处方流转等政策,进一步分流医院端药品市场,为创新药的销售拓宽渠道,提升药物可及性。
2、《DTP药房:以专业服务赢得市场》,中国卫生杂志,2024-5-243、《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启动,医保电子处方流转迎来关键节点》,中国医疗保险,2023-12-26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敢于打破常规,才能看到新的可能,注射剂在零售端的市场表现,就是很好的论证。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注射剂常在医院端售卖且市场份额巨大,事实上,零售端不仅售卖注射剂,甚至拥有不小的市场份额。药智数据显示,2016年—2023年,零售端注射剂销售额总计2019.43亿元,包含1018个企业的1269个品种,涉及注射液、粉针两大主要剂型。从零售「注射剂」销售额TOP10来看,2016年—2023年,TOP10品种均超过40亿元大关,TOP3皆超过80亿元,最高达243.73亿元。那么,零售「注射剂」销售额TOP10榜单具体有哪些品种?零售端注射剂风潮的掀起,背后有哪些原因?零售「注射剂」销售额TOP10零售端注射液市场有多大?一组数据来揭秘。最高年销售额300亿元。从销售额来看,2016年—2023年,零售端注射剂销售额总计2019.43亿元,年销售额均超过100亿元,于2019年突破200亿元大关、2021年突破300亿元大关,并保持在300亿元左右。图1 2016年—2023年,零售端注射剂年销售额图片来源:药智数据为何2019年增幅近百亿?对比2018年、2019年零售端注射剂年销售额可以发现,猛增54%的主要原因为抗肿瘤药和免疫机能调节药占比提升,从37%提升至53%。其中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等均为2019年新增上榜品种,成为当年销售额的中坚力量。人血白蛋白“一枝独秀”。从零售「注射剂」销售额TOP10来看,2016年—2023年,TOP10品种均超过40亿元大关,前三名人血白蛋白、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销售额均超80亿元,其中人血白蛋白可谓“一枝独秀”,为榜上唯一超百亿品种,销售额高达243.73亿元;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有望在今年突破百亿大关。值得一提的是,零售「注射剂」销售额TOP10品种,有5款(人血白蛋白、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在2023年销售额均达到10亿元,为企业的黄金品种之一。图2 2016年—2023年,零售「注射剂」销售额TOP10图片来源:药智数据ATC分类销售额方面,2016年—2023年,抗肿瘤药和免疫机能调节药占比第一、为48.70%,第二消化道及代谢23.07%,第三血液和造血器官15.37%。图3 2016年—2023年,零售端注射剂ATC分类销售额图片来源:药智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在零售端注射剂中,抗肿瘤药物市场份额的崛起,正印证了这一变化。为何偏爱零售端?为何患者偏爱零售端注射液?这与药品自身、行业发展及政策引导有关。从药品本身来看,某些品种具有特殊性。以“黄金救命药”人血白蛋白为例,人血白蛋白是临床急救的一种特殊药品,由健康人体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提取,并经病毒灭活处理制成。2016年以来,人血白蛋白的零售端年销售额均超10亿元,于2023年突破40亿元大关,高达46.1亿元。图4 2016年—2023年,药品零售端人血白蛋白年销售额图片来源:药智数据为何有些医院即使有人血白蛋白,却让患者自行到院外购买?这与其特殊性及价格倒挂问题有关。人血白蛋白使用医保报销具有严格的适应症,包括抢救、重症或因肝硬化、癌症引起胸腹水且白蛋白低于30g/L的患者等,符合这些条件,住院患者才能进行医保报销。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人血白蛋白价格倒挂问题,所谓“价格倒挂”指医院购进价大于实际挂网价,例如2块钱进、1块钱卖即为倒挂。该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人血白蛋白原料血浆供应紧张,进而加剧了供需失衡矛盾,而价格倒挂使供应商不愿意继续供应,医院端人血白蛋白供应量受到影响,遂将部分医院端需求转移至院外即零售端。零售药店新服务模式的崛起。近年来,DTP药房作为零售药店一种新的服务模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DTP药房,即Direct to Patient药房,是一种直接面向患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药房模式。图5 DTP药房参与方图片来源:中国药店公众号在该模式下,药品生产企业可绕开药品代理、药品招标采购,将药品直接授权药店作为代理,患者在医院获得医院处方指导后可以从药店直接购买产品,并在药店获得药品使用指导和相关服务的模式。对于肿瘤、慢病领域等长期用药患者来说,DTP药房提供特殊用药监护和特殊储运要求,可以满足这部分患者的药学服务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患者急需的创新药来说,进入医院端必须经过药事会等一系列流程,或者在用药方面具有一定限制,而创新药进入DTP药房流程简单,切实提高药物可及性,达成DTP药房、药企、患者三赢的局面。政策方面,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已全面实施。2023年年初,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电子处方流转政策落地的步伐明显加快。以福建为例,中国医疗保险官微显示,福建“双通道”电子处方中心上线以来,已累计服务参保患者约6.7万人,开具流转处方22万张,药品销售额5.54亿元,医保结算额超3.76亿元。2023年12月,中国医疗保险官微发布《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启动,医保电子处方流转迎来关键节点》一文,指出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启动医保电子处方中心的部署工作,近20个省份正式上线应用。彼时,药品零售端接下这“泼天富贵”,包含注射液在内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自2020年开始不断增长,于2022年突破4千亿元。图6 2020年—2023年,药品零售端年销售额图片来源:药智数据作为药店或DTP药房来说,各类利好政策无疑是锦上添花,如何抓住这波机会打造新的增长点,构建专业化的药事服务体系,提升客流转化率,是当下的关键问题。结语人口老龄化浪潮席卷下,慢病及肿瘤等特殊疾病患者对药品零售端提出更高要求,相对于动辄上万亿的医院端巨大市场蛋糕,如何在零售端注射剂的小众市场需求分得一杯羹,将考验零售端经营者的智慧。此外,随着国家加快实施医保电子处方流转等政策,进一步分流医院端药品市场,为创新药的销售拓宽渠道,提升药物可及性。参考来源:1、药智数据2、《DTP药房:以专业服务赢得市场》,中国卫生杂志,2024-5-243、《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启动,医保电子处方流转迎来关键节点》,中国医疗保险,2023-12-26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