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智报告>分析报告>关税大战,43款美国原研品种将受影响
关注度:319 关税大战,43款美国原研品种将受影响-药智报告
关税大战,43款美国原研品种将受影响

关税大战,43款美国原研品种将受影响

修订时间:2025-04-11
推荐 最新 下载次数 0
报告编码: 修订时间:2025-04-11
报告页面:4页 图片数量:4个
寄送方式: 交付时间:
报告标签:

报告导读

附名单

立即 登录,即可查看更多内容
内容简介

贸易战争又一次燃起了硝烟,以特朗普对“万国”征税开始。随后中国立刻开启了反制措施。对于医药行业来说,目前局势不能说很明朗,但可以说有了些眉目,首先需要看的是中国生物领域进出口的构成,主要对哪个细分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其次是哪些品种的利润将受影响?最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避风港在哪里?


1

中国进出口药品构成拆解




从目前的形势上来看,中美之间互相加关税是双向行为,因此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先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医药数据来看。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24年,我国医药产品出口1079.64亿美元,其中西药大类出口539.56亿美元,占比一半左右。中药出口52.81亿美元,仅占4.9%。因此我们主要看占比较高的西药数据。


在西药的细分领域来看,西药原料最大,出口429.92亿美元,占了西药类出口总额的80%左右,此外西成药占比12.8%,生化药占比7.4%。数据非常明显,我国的西药出口主要是以原料药为主。


1745547208743.jpg

图片来源:NIKKEI Asia


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原料药企业,并且相比于创新药企业,原料药企业的利润本来就微薄。以原料药企代表普洛药业为例,其2024年原料药中间体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4.97%。并且在2024年,普洛药业的海外业务占比达到了44.82%,如果再征收关税,无疑对微薄利率来说更是边际效应影响巨大的冲击。


再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数据:2024年,我国医药出口额排名第一的国家就是美国,出口近200亿美元(190.47亿美元),比第2-4名的总和(186.21亿美元)还多,占了我国医药出口总额的17.6%。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加税的话,整个医药行业贸易额将会有20%的体量受到影响。不过这么估计也并不客观,因为这20%的量中,将会有很大一部分向欧洲部分进行转移。美国建起的关税高墙不仅影响中国,还影响欧洲,如此来看,中国和欧洲都会朝着贸易阻力最小的方向去靠拢,从而相互联系更加紧密。


再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情况,这里我们援引美国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报告《US Exports to China 2024》的数据,从数据上可以看到,2023年,美国向中国药品和医用设备的出口总额达到了149亿美元,从图中可以看到,药物的占比大概达到了3/4左右。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中国新药审批流程的加快。但是报告中也提到了,中国的集采政策给美国药品出口利润带来了一些波动。


1745547228820.jpg

图片来源:《US Exports to China 2024》


目前情况大致如此,中国虽然目前创新药发展迅速,但出口的东西仍然以原料药为主,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则以成品药物为主。中国的原料药毛利率非常微薄,受关税影响将会很大。而美国对中国的药品出口,又会如何随着关税被影响呢?


2

43款美国原研品种将受影响




关税到来之后,美国向中国出口的药物是否还有利润?这个问题恐怕是所有医药从业者都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一个绝佳的医药行业逻辑——国产替代。


首先明确一点,根据WTO在1994年拟定的“Pharma Agreement”(L/7430),所有医药成员国之间药品进出口是要取消关税的,虽然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扬言要对药品征收关税,但根据最新美国官方的动作来看,目前美国加征关税的清单中,绝大部分的医药产品(包括化药制剂、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以及维生素类、氨基酸类等大宗原料药仍被纳入豁免清单,仅布洛芬、去甲伪麻黄碱等少数原料药没有得到豁免,这主要与美国想进行药物滥用的管制有关。


美国如果不对药品加关税,那么中国也不会对该药品进口进行反制。也就是说,目前药品进出口贸易可以暂时吃下一颗定心丸。但是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呢?这里我们可以在假设之上进行一定的拆解计算,看到底美国的药物进口是否还能赚到钱。


一般而言,关税的计算为到岸价格×税率,即如果中国供应商从美国进口药物达到1亿元,如果关税税率达到10%,那么则需要缴纳1000万元的税款。那么一般药品的毛利率是多少呢?我们先明确什么是毛利润,它一般是指销售价格-原料进价-人工费后的差值。而毛利率就是毛利率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一般而言,一家创新药公司的毛利率为80%左右,而代表企业最终获利的净利率为30%~40%左右。很明显,如果真的像现在这样,双方关税超过了80%,那么别说净利润,哪怕是毛利润也已经清零。在80%以上关税的影响下,没有任何一家药企能够活下来。


这里我们可以再看另一个数据,美国目前对中国出口的创新药有哪些?药智数据显示,美国在中国上市并处于销售状态的独家原研品种有43款(如下表)。这里我们主要看的逻辑也很明确:国产替代。当有一天真的关税挤压到让这些药品全部无法再进入中国市场之时,中国的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厂家便会迅速抢占这些市场。


表1 美国在中国上市并处于销售状态的独家原研品种(43款)

1745547258855.jpg
1745547268415.jpg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以甲磺酸贝舒地尔片为例,它在国内目前唯一的生产厂家就是烨辉医药,当美国的药物退出中国市场,国产药物将独占市场。当极端关税的情况真的在医药领域发生,这种情况将更加常见,特别是生物大分子药物,因为生物类似药壁垒比普通仿制药更高、过审更难,到时很可能就是国内一到两个生产厂家独占市场。


这里也可以横向引出另一个问题,是否有集采中标的美国原研药,将受到影响?还真有,但仅有一个品种,为礼来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集采对药物从价格端影响的幅度无需多言,从而对毛利率的影响继续雪上加霜。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外的胰岛素,例如礼来和诺和诺德市占率逐渐减小是趋势,国内甘李药业等国产胰岛素市占率不断增大。如果药品关税落地,只是对这个趋势加速而已。


1745547278720.jpg

集采中标的美国原研药(点击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3

避风港——创新药

图片
图片


关税大棒的挥舞之下,恐怕唯一安全的领域就是创新药领域了。中国创新药分子的出海方式非常独特,不是以有形商品的形式出口的,哪怕是百济神州,也是在美国进行建厂生产。中国对美国输出创新药的方式是无形资产的方式,这方面征收关税的可能性非常低,因为美国自身在服务型贸易领域对中国是顺差的方式,从利益的角度考虑,没有征收关税来扭转逆差的必要。


未来如果医药行业继续发展下去,中国创新药发展越来越蓬勃,MNC将会继续扩大从中国进口管线,毕竟MNC为了保持头部地位、相互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而从美国自身biotech上进行BD或者收购价格相对较贵。


但是创新药未来的挑战不在关税上,也会在别的方面。2022年开始的BD潮进口的大批管线,之后随着临床数据的披露,是否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不符合MNC预期的情况,然后出现大批量的退货潮?这需要打一个问号。当然,退货潮也需要辩证看待,有利有弊。利的方面,退货可以让MNC的资金投入到其他国内的biotech上,MNC总量需求是循序增长的,从一家biotech退货,意味着有资金可以从另一家biotech继续引进其他管线,也有利于中国biotech轮换获得MNC的BD付款,不会造成目前已经BD成功的biotech未来垄断BD市场的情况。


NewCo模式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未来不能说没有风险,现在已经有风声中概股可能会面临着退市的可能。那么未来NewCo公司手里握着中国管线,是否还能在纳斯达克顺利上市,恐怕在接下来几年内难度会较大,这意味着NewCo套利模式未来几年将会受冷。换一个角度来说,趁现在上市风险还不明确,或许近期内会有一波NewCo的热潮,抓紧时间从中国biotech扫货攒局组建新公司。


参考来源:

1.药智数据

2.WTO官网

3.report:US Exports to China 2024

4.https://asia.nikkei.com/static/vdata/infographics/chinavaccine-3/

5.《2024年我国医药出口分析》医药经济报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贸易战争又一次燃起了硝烟,以特朗普对“万国”征税开始。随后中国立刻开启了反制措施。对于医药行业来说,目前局势不能说很明朗,但可以说有了些眉目,首先需要看的是中国生物领域进出口的构成,主要对哪个细分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其次是哪些品种的利润将受影响?最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避风港在哪里?1中国进出口药品构成拆解从目前的形势上来看,中美之间互相加关税是双向行为,因此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先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医药数据来看。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24年,我国医药产品出口1079.64亿美元,其中西药大类出口539.56亿美元,占比一半左右。中药出口52.81亿美元,仅占4.9%。因此我们主要看占比较高的西药数据。在西药的细分领域来看,西药原料最大,出口429.92亿美元,占了西药类出口总额的80%左右,此外西成药占比12.8%,生化药占比7.4%。数据非常明显,我国的西药出口主要是以原料药为主。图片来源:NIKKEI Asia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原料药企业,并且相比于创新药企业,原料药企业的利润本来就微薄。以原料药企代表普洛药业为例,其2024年原料药中间体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4.97%。并且在2024年,普洛药业的海外业务占比达到了44.82%,如果再征收关税,无疑对微薄利率来说更是边际效应影响巨大的冲击。再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数据:2024年,我国医药出口额排名第一的国家就是美国,出口近200亿美元(190.47亿美元),比第2-4名的总和(186.21亿美元)还多,占了我国医药出口总额的17.6%。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加税的话,整个医药行业贸易额将会有20%的体量受到影响。不过这么估计也并不客观,因为这20%的量中,将会有很大一部分向欧洲部分进行转移。美国建起的关税高墙不仅影响中国,还影响欧洲,如此来看,中国和欧洲都会朝着贸易阻力最小的方向去靠拢,从而相互联系更加紧密。再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情况,这里我们援引美国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报告《US Exports to China 2024》的数据,从数据上可以看到,2023年,美国向中国药品和医用设备的出口总额达到了149亿美元,从图中可以看到,药物的占比大概达到了3/4左右。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中国新药审批流程的加快。但是报告中也提到了,中国的集采政策给美国药品出口利润带来了一些波动。图片来源:《US Exports to China 2024》目前情况大致如此,中国虽然目前创新药发展迅速,但出口的东西仍然以原料药为主,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则以成品药物为主。中国的原料药毛利率非常微薄,受关税影响将会很大。而美国对中国的药品出口,又会如何随着关税被影响呢?243款美国原研品种将受影响关税到来之后,美国向中国出口的药物是否还有利润?这个问题恐怕是所有医药从业者都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一个绝佳的医药行业逻辑——国产替代。首先明确一点,根据WTO在1994年拟定的“Pharma Agreement”(L/7430),所有医药成员国之间药品进出口是要取消关税的,虽然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扬言要对药品征收关税,但根据最新美国官方的动作来看,目前美国加征关税的清单中,绝大部分的医药产品(包括化药制剂、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以及维生素类、氨基酸类等大宗原料药仍被纳入豁免清单,仅布洛芬、去甲伪麻黄碱等少数原料药没有得到豁免,这主要与美国想进行药物滥用的管制有关。美国如果不对药品加关税,那么中国也不会对该药品进口进行反制。也就是说,目前药品进出口贸易可以暂时吃下一颗定心丸。但是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呢?这里我们可以在假设之上进行一定的拆解计算,看到底美国的药物进口是否还能赚到钱。一般而言,关税的计算为到岸价格×税率,即如果中国供应商从美国进口药物达到1亿元,如果关税税率达到10%,那么则需要缴纳1000万元的税款。那么一般药品的毛利率是多少呢?我们先明确什么是毛利润,它一般是指销售价格-原料进价-人工费后的差值。而毛利率就是毛利率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一般而言,一家创新药公司的毛利率为80%左右,而代表企业最终获利的净利率为30%~40%左右。很明显,如果真的像现在这样,双方关税超过了80%,那么别说净利润,哪怕是毛利润也已经清零。在80%以上关税的影响下,没有任何一家药企能够活下来。这里我们可以再看另一个数据,美国目前对中国出口的创新药有哪些?药智数据显示,美国在中国上市并处于销售状态的独家原研品种有43款(如下表)。这里我们主要看的逻辑也很明确:国产替代。当有一天真的关税挤压到让这些药品全部无法再进入中国市场之时,中国的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厂家便会迅速抢占这些市场。表1 美国在中国上市并处于销售状态的独家原研品种(43款)数据来源:药智数据以甲磺酸贝舒地尔片为例,它在国内目前唯一的生产厂家就是烨辉医药,当美国的药物退出中国市场,国产药物将独占市场。当极端关税的情况真的在医药领域发生,这种情况将更加常见,特别是生物大分子药物,因为生物类似药壁垒比普通仿制药更高、过审更难,到时很可能就是国内一到两个生产厂家独占市场。这里也可以横向引出另一个问题,是否有集采中标的美国原研药,将受到影响?还真有,但仅有一个品种,为礼来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集采对药物从价格端影响的幅度无需多言,从而对毛利率的影响继续雪上加霜。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外的胰岛素,例如礼来和诺和诺德市占率逐渐减小是趋势,国内甘李药业等国产胰岛素市占率不断增大。如果药品关税落地,只是对这个趋势加速而已。集采中标的美国原研药(点击查看大图)图片来源:药智数据3避风港——创新药关税大棒的挥舞之下,恐怕唯一安全的领域就是创新药领域了。中国创新药分子的出海方式非常独特,不是以有形商品的形式出口的,哪怕是百济神州,也是在美国进行建厂生产。中国对美国输出创新药的方式是无形资产的方式,这方面征收关税的可能性非常低,因为美国自身在服务型贸易领域对中国是顺差的方式,从利益的角度考虑,没有征收关税来扭转逆差的必要。未来如果医药行业继续发展下去,中国创新药发展越来越蓬勃,MNC将会继续扩大从中国进口管线,毕竟MNC为了保持头部地位、相互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而从美国自身biotech上进行BD或者收购价格相对较贵。但是创新药未来的挑战不在关税上,也会在别的方面。2022年开始的BD潮进口的大批管线,之后随着临床数据的披露,是否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不符合MNC预期的情况,然后出现大批量的退货潮?这需要打一个问号。当然,退货潮也需要辩证看待,有利有弊。利的方面,退货可以让MNC的资金投入到其他国内的biotech上,MNC总量需求是循序增长的,从一家biotech退货,意味着有资金可以从另一家biotech继续引进其他管线,也有利于中国biotech轮换获得MNC的BD付款,不会造成目前已经BD成功的biotech未来垄断BD市场的情况。NewCo模式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未来不能说没有风险,现在已经有风声中概股可能会面临着退市的可能。那么未来NewCo公司手里握着中国管线,是否还能在纳斯达克顺利上市,恐怕在接下来几年内难度会较大,这意味着NewCo套利模式未来几年将会受冷。换一个角度来说,趁现在上市风险还不明确,或许近期内会有一波NewCo的热潮,抓紧时间从中国biotech扫货攒局组建新公司。参考来源:1.药智数据2.WTO官网3.report:US Exports to China 20244.https://asia.nikkei.com/static/vdata/infographics/chinavaccine-3/5.《2024年我国医药出口分析》医药经济报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相关推荐
服务流程
  • 1.需求沟通
  • 2.项目建议书
  • 3.签订协议
  • 4.确认方案
  • 5.项目实施
  • 6.成果交付
  • 7.售后服务

服务介绍

SERVICE INTRODUCTION
产业与战略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行业研究
政策研究
企业研究
企业战略
蓝皮书
品类与产品规划
品类市场洞察
产品管线规划
现有管线评估
业务领域选择
营销体系规划
产品投资组合
目标产品筛选
研发与投资决策
立项评估
价值评估
市场调研
项目尽调
专利评估
募投可研
IPO行研
卓越上市策划
定位策略
定价策略
目标市场
推广策略
成熟产品策划
市场策略优化
产品迭代优化
营销模式策划
品牌营销策划
其它服务
项目交易服务
数据定制服务
品类市场洞察BI
药品市场预测FI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许建华
1730230186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许建军
1730230175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黄诗钰
1992233122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江晗
(南京办事处)
1735323903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冯高雅
(大湾区办事处)
1339985738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施展
(东北办事处)
1594003386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您填写的信息我们已收到,商务经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