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智报告>分析报告>安进大胜「肺癌之王」
关注度:153 安进大胜「肺癌之王」-药智报告
安进大胜「肺癌之王」

安进大胜「肺癌之王」

修订时间:2025-04-15
推荐 最新 下载次数 0
报告编码: 修订时间:2025-04-15
报告页面:4页 图片数量:5个
寄送方式: 交付时间:
报告标签:

报告导读

不断发力

立即 登录,即可查看更多内容
内容简介

安进的TCE双抗这次完胜肺癌之王——小细胞肺癌了。虽说都是肺癌,但是小细胞肺癌(SCLC)比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程度高太多。而安进首款针对实体瘤的双抗——Tarlatamab继去年读出二期临床的惊艳疗效提前获批后,如今在三期临床试验也达到了理想的OS终点,不折不扣地证明了自己的治疗价值。


不仅如此,SCLC正在从治疗困境的泥沼之中不断被拉出。ADC、双抗/三抗皆在该适应症上不断发力,这个适应症虽然不算大,但正在不断被诸多管线定点狙击。


1

Tarlatamab的可靠疗效

图片
图片


这里我们先对Tarlatamab的疗效和研发历程做一个较为详实的梳理。


先从机制和结构开始,与传统的双抗结构不同,在我们所熟悉的抗体结构里面,应该是一个Y型的四肽链,包含Fab段(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片段)与Fc段(抗体与效应分子或者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而我们一般熟悉的双抗来说,也应该是如下图所示的对此结构,其中一端结合CD3,另一端结合抗原。


1745547575640.jpg

图片来源:Emerging therapies targeting the delta-like ligand 3(DLL3)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但安进的Tarlatamab没有这么设计,它把双抗设计成了一个不对称的结构,上端是与DLL3结合的部分,下端是与CD3结合的部分,这么设计的目的,以笔者的主观猜测来看,是为了通过增大CD3-targeting部分与TCR结合的空间位阻,来减弱CD3-targeting与正常T细胞结合所产生的各种副作用,最典型的就是CRS(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这种设计在后来的三抗设计中更加常见。此外,Fc两条链之间的二硫键是必须要加的,为了最基本的稳定性。加上Fc段还起着增大分子量、延长血清半衰期的作用,不然就变成一个小型的融合蛋白了。


1745547590173.jpg

图片来源:Emerging therapies targeting the delta-like ligand 3(DLL3)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TCE双抗的机制已经有非常多地叙述了,这里不多加赘述。主要论述CD3双抗用于实体瘤的优势:实体瘤会通过下调MHC-I表面表达来逃避免疫监视,而TCE双抗中的抗targeting-CD3片段可以直接激活T细胞受体(TCR)信号,从而达到绕过TCR-MHCI的通路目的,不受MHC-1下调的影响。


再梳理它的临床试验数据。2023年在ASCO上公布了它的临床I期数据,总共107名患者接受了试验,超过70%的患者接受过两线治疗,25%的患者对铂类药物无效,50%的患者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治疗。对于SCLC患者而言,基线上其实非常后线了。此外,93%的患者发生了转移。


1745547604301.jpg

图片来源:Tarlatamab,a First-in-Class DLL3-Targeted Bispecific T-Cell Engager,in Recurrent Small-Cell Lung Cancer:An Open-Label,Phase I Study


最终疗效方面,确认的ORR达到了23.4%,包含了2名CR和25名PR,这对于SCLC而言已经非常不容易了,DCR为51.4%。具体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1mg时开始产生多名PR,随着剂量递增,患者反应率也变高。最终mPFS数据为3.7个月,mOS数据为13.2个月。当然,对于临床I期试验而言,剂量之间差距太大,mPFS和OS不应该是我们太关心的。只是说在临床I期试验中,对于它的疗效有了部分的确认,然后就是定后面临床试验的剂量了。


1745547617118.jpg

图片来源:Tarlatamab,a First-in-Class DLL3-Targeted Bispecific T-Cell Engager,in Recurrent Small-Cell Lung Cancer:An Open-Label,Phase I Study


安进的Tarlatamab是基于II期DeLLphi-301试验获得加速批准的。该次试验剂量分为两组,10mg和100mg,10mg组的ORR达到了40%,100mg组的ORR达到了32%,在68名达到客观缓解的患者中,40名患者(59%)的缓解持续时间至少为6个月,20名患者(29%)的缓解持续时间至少为9个月。PFS和OS曲线和数据如图所示,可以看到10mg组目前来看是最佳的疗效:mPFS达到了4.9个月,OS达到了14.3个月。


1745547630725.jpg

图片来源:Tarlatamab for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Small-Cell Lung Cancer


无论如何,根据该次临床试验数据,Tarlatamab得到了FDA的加速批准。在后线治疗SCLC适应症上达到40%的ORR,它配得上。


上述是DeLLphi-301的情况,而本次公告所公布的是另一项三期临床III期DeLLphi-304的情况,本次三期临床与此前的II期单臂临床并不相同,它设置了化疗的对照组,安进目前的公告可以说是对临床数据信心十足,接下来等它具体的详细数据公布。


广泛期非小细胞肺癌(ES-SCLC)能够从化疗到双抗治疗,这个突破是真正意义上从零到一的,并且三期临床也突破了此前使用ORR作为主要临床指标的桎梏,我们可以真切看到它与化疗对照,能够增加多少总生存期(OS)。


2

后续多抗迎头赶上

图片
图片


安进的Tarlatamab开了一个好头,之后诸多多抗管线均在后线治疗SCLC上进行尝试,最火热的是DLL3靶点,它可以说是专门为了SCLC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瘤而生的。


从后续的发展方向来看,在TCE双抗之上再继续加靶点,可以说是方向之一,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企业是罗氏和乐普。


罗氏(中外制药)方面,开发了DLL3/CD3/4-1BB三抗RO7616789,为此专门发了一篇论文论证三抗在刺激T细胞功效上要显著优于双抗。根据文献,一是肿瘤模型体积杀伤,DLL3三抗和DLL3双抗相比表明,DLL三抗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在最显著的肿瘤体积缩小上,前者比后者的作用显著很多。


二是对T细胞的激活作用。从DLL3三抗处理的肿瘤中分离出的T细胞中,显示其产生的IFN-γ细胞因子相对于双抗组显著增加,这表明其诱导的T细胞活性更高且更持久。


国内的同靶点三抗为乐普生物的CMT012。


这是其中的一条路径,另外的较为典型的三抗路径是DLL3双表位,典型是泽璟制药的ZG-006,CD3加两个DLL3表位,增加结合效果。


此外,默沙东的三抗MK-6070(HPN328)的路径也有差异,它靶向的位点是CD3/HAS/DLL3,HAS目的是延长药物半衰期。此外,它通过特有的TriTAC®平台进行研发:可以让T细胞到达肿瘤前保持“静默”,提高安全性,延长半衰期。


然后就是TCE之外的双抗了。目前进展较快的是勃林格殷格翰的BI-764532,靶向B7H3/DLL3,从临床I期的数据来看,以70kg估算患者体重,剂量大于6.3mg下,SCLC患者ORR为26%,这个ORR算是中规中矩,可以再观察之后的II期数据。


除此之外,康方的明星药物AK112也在SCLC上进行了布局,目前已经进入了临床II期阶段。虽然这个市场对于AK112来说不算大,但产生的挤压效应可能会改变DLL3相关靶点药物的格局,对这些只做SCLC类型神经内分泌瘤的药物市场进行挤压。


3

ADC——从失败到成功

图片
图片


ADC治疗SCLC的发展历程方面,绕不开一个药物——Rova-T,一款在靶向DLL3的倒在上市前的ADC。Rova-T的问题在于用上一个过于早期的时代用PBD来做payload,毒素的治疗窗口实在是不好掌握,剂量低无法产生疗效,剂量高人体受不了,也和它当时激进的临床进度有关——直接从临床I期跳到了临床III期。之后就是多项临床三期的失败了,令人叹息的同时也算是给同行的一个警示。


直到现在,在TOP1i载荷发展得非常成熟的今天,第一三共这种沉淀深厚的ADC龙头才开始逐步研究PBD毒素,公开了一些专利。


然后就是去年的明星管线——再鼎生物的ZL-1310,在临床I期试验中大放异彩。它用的是宜联生物的平台做的,疗效好的同时毒性较高,对安全性窗口的把握需要非常有分寸。不过最后疗效确实非常好,此前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的患者基线上,ORR能够达到74%。并且一位患者,此前接受了DLL3双抗疗法的患者出现病情进展后,在接受ZL-1310治疗后达到了PR,这为之后双抗和ADC联用提供了一次不错的可能性基础。


大概率基于此次临床数据,恒瑞和信达近几个月皆在DLL3 ADC上达成了重大BD。


然后就是DLL3 ADC的竞争对手——B7-H3 ADC了。代表企业是翰森,目前已经进入了三期临床,获得了突破性疗法认证,并且将海外权益高价BD给了GSK。此外,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宜联生物的YL-201,在接受≥2.0 mg/kg治疗且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SCLC的缓解率达到了73.7%,并且样本数据不算小,可评估疗效的患者达到了57人。


宜联生物作为一家ADC企业,它的价值值得被重视。


结语:此次安进在SCLC上的成功,除了值得在SCLC治疗上乐观之外,更重要的是考虑之后的问题,关于双抗和ADC之间的联用。ADC在SCLC上表现出了不俗的ORR,但还没得到PFS方面的进一步验证,现在正是抢先布局联用性临床的不错时机。


参考来源:

1.Tarlatamab for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Small-Cell Lung Cancer

2.Tarlatamab,a First-in-Class DLL3-Targeted Bispecific T-Cell Engager,in Recurrent Small-Cell Lung Cancer:An Open-Label,Phase I Study

3.Emerging therapies targeting the delta-like ligand 3(DLL3)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4.安进公司公告

5.YL201,a novel B7H3-targeting 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in patients(pts)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Results from a first-in-human phase I study

6.再鼎医药官网PPT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安进的TCE双抗这次完胜肺癌之王——小细胞肺癌了。虽说都是肺癌,但是小细胞肺癌(SCLC)比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程度高太多。而安进首款针对实体瘤的双抗——Tarlatamab继去年读出二期临床的惊艳疗效提前获批后,如今在三期临床试验也达到了理想的OS终点,不折不扣地证明了自己的治疗价值。不仅如此,SCLC正在从治疗困境的泥沼之中不断被拉出。ADC、双抗/三抗皆在该适应症上不断发力,这个适应症虽然不算大,但正在不断被诸多管线定点狙击。1Tarlatamab的可靠疗效这里我们先对Tarlatamab的疗效和研发历程做一个较为详实的梳理。先从机制和结构开始,与传统的双抗结构不同,在我们所熟悉的抗体结构里面,应该是一个Y型的四肽链,包含Fab段(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片段)与Fc段(抗体与效应分子或者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而我们一般熟悉的双抗来说,也应该是如下图所示的对此结构,其中一端结合CD3,另一端结合抗原。图片来源:Emerging therapies targeting the delta-like ligand 3(DLL3)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但安进的Tarlatamab没有这么设计,它把双抗设计成了一个不对称的结构,上端是与DLL3结合的部分,下端是与CD3结合的部分,这么设计的目的,以笔者的主观猜测来看,是为了通过增大CD3-targeting部分与TCR结合的空间位阻,来减弱CD3-targeting与正常T细胞结合所产生的各种副作用,最典型的就是CRS(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这种设计在后来的三抗设计中更加常见。此外,Fc两条链之间的二硫键是必须要加的,为了最基本的稳定性。加上Fc段还起着增大分子量、延长血清半衰期的作用,不然就变成一个小型的融合蛋白了。图片来源:Emerging therapies targeting the delta-like ligand 3(DLL3)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TCE双抗的机制已经有非常多地叙述了,这里不多加赘述。主要论述CD3双抗用于实体瘤的优势:实体瘤会通过下调MHC-I表面表达来逃避免疫监视,而TCE双抗中的抗targeting-CD3片段可以直接激活T细胞受体(TCR)信号,从而达到绕过TCR-MHCI的通路目的,不受MHC-1下调的影响。再梳理它的临床试验数据。2023年在ASCO上公布了它的临床I期数据,总共107名患者接受了试验,超过70%的患者接受过两线治疗,25%的患者对铂类药物无效,50%的患者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治疗。对于SCLC患者而言,基线上其实非常后线了。此外,93%的患者发生了转移。图片来源:Tarlatamab,a First-in-Class DLL3-Targeted Bispecific T-Cell Engager,in Recurrent Small-Cell Lung Cancer:An Open-Label,Phase I Study最终疗效方面,确认的ORR达到了23.4%,包含了2名CR和25名PR,这对于SCLC而言已经非常不容易了,DCR为51.4%。具体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1mg时开始产生多名PR,随着剂量递增,患者反应率也变高。最终mPFS数据为3.7个月,mOS数据为13.2个月。当然,对于临床I期试验而言,剂量之间差距太大,mPFS和OS不应该是我们太关心的。只是说在临床I期试验中,对于它的疗效有了部分的确认,然后就是定后面临床试验的剂量了。图片来源:Tarlatamab,a First-in-Class DLL3-Targeted Bispecific T-Cell Engager,in Recurrent Small-Cell Lung Cancer:An Open-Label,Phase I Study安进的Tarlatamab是基于II期DeLLphi-301试验获得加速批准的。该次试验剂量分为两组,10mg和100mg,10mg组的ORR达到了40%,100mg组的ORR达到了32%,在68名达到客观缓解的患者中,40名患者(59%)的缓解持续时间至少为6个月,20名患者(29%)的缓解持续时间至少为9个月。PFS和OS曲线和数据如图所示,可以看到10mg组目前来看是最佳的疗效:mPFS达到了4.9个月,OS达到了14.3个月。图片来源:Tarlatamab for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Small-Cell Lung Cancer无论如何,根据该次临床试验数据,Tarlatamab得到了FDA的加速批准。在后线治疗SCLC适应症上达到40%的ORR,它配得上。上述是DeLLphi-301的情况,而本次公告所公布的是另一项三期临床III期DeLLphi-304的情况,本次三期临床与此前的II期单臂临床并不相同,它设置了化疗的对照组,安进目前的公告可以说是对临床数据信心十足,接下来等它具体的详细数据公布。广泛期非小细胞肺癌(ES-SCLC)能够从化疗到双抗治疗,这个突破是真正意义上从零到一的,并且三期临床也突破了此前使用ORR作为主要临床指标的桎梏,我们可以真切看到它与化疗对照,能够增加多少总生存期(OS)。2后续多抗迎头赶上安进的Tarlatamab开了一个好头,之后诸多多抗管线均在后线治疗SCLC上进行尝试,最火热的是DLL3靶点,它可以说是专门为了SCLC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瘤而生的。从后续的发展方向来看,在TCE双抗之上再继续加靶点,可以说是方向之一,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企业是罗氏和乐普。罗氏(中外制药)方面,开发了DLL3/CD3/4-1BB三抗RO7616789,为此专门发了一篇论文论证三抗在刺激T细胞功效上要显著优于双抗。根据文献,一是肿瘤模型体积杀伤,DLL3三抗和DLL3双抗相比表明,DLL三抗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在最显著的肿瘤体积缩小上,前者比后者的作用显著很多。二是对T细胞的激活作用。从DLL3三抗处理的肿瘤中分离出的T细胞中,显示其产生的IFN-γ细胞因子相对于双抗组显著增加,这表明其诱导的T细胞活性更高且更持久。国内的同靶点三抗为乐普生物的CMT012。这是其中的一条路径,另外的较为典型的三抗路径是DLL3双表位,典型是泽璟制药的ZG-006,CD3加两个DLL3表位,增加结合效果。此外,默沙东的三抗MK-6070(HPN328)的路径也有差异,它靶向的位点是CD3/HAS/DLL3,HAS目的是延长药物半衰期。此外,它通过特有的TriTAC®平台进行研发:可以让T细胞到达肿瘤前保持“静默”,提高安全性,延长半衰期。然后就是TCE之外的双抗了。目前进展较快的是勃林格殷格翰的BI-764532,靶向B7H3/DLL3,从临床I期的数据来看,以70kg估算患者体重,剂量大于6.3mg下,SCLC患者ORR为26%,这个ORR算是中规中矩,可以再观察之后的II期数据。除此之外,康方的明星药物AK112也在SCLC上进行了布局,目前已经进入了临床II期阶段。虽然这个市场对于AK112来说不算大,但产生的挤压效应可能会改变DLL3相关靶点药物的格局,对这些只做SCLC类型神经内分泌瘤的药物市场进行挤压。3ADC——从失败到成功ADC治疗SCLC的发展历程方面,绕不开一个药物——Rova-T,一款在靶向DLL3的倒在上市前的ADC。Rova-T的问题在于用上一个过于早期的时代用PBD来做payload,毒素的治疗窗口实在是不好掌握,剂量低无法产生疗效,剂量高人体受不了,也和它当时激进的临床进度有关——直接从临床I期跳到了临床III期。之后就是多项临床三期的失败了,令人叹息的同时也算是给同行的一个警示。直到现在,在TOP1i载荷发展得非常成熟的今天,第一三共这种沉淀深厚的ADC龙头才开始逐步研究PBD毒素,公开了一些专利。然后就是去年的明星管线——再鼎生物的ZL-1310,在临床I期试验中大放异彩。它用的是宜联生物的平台做的,疗效好的同时毒性较高,对安全性窗口的把握需要非常有分寸。不过最后疗效确实非常好,此前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的患者基线上,ORR能够达到74%。并且一位患者,此前接受了DLL3双抗疗法的患者出现病情进展后,在接受ZL-1310治疗后达到了PR,这为之后双抗和ADC联用提供了一次不错的可能性基础。大概率基于此次临床数据,恒瑞和信达近几个月皆在DLL3 ADC上达成了重大BD。然后就是DLL3 ADC的竞争对手——B7-H3 ADC了。代表企业是翰森,目前已经进入了三期临床,获得了突破性疗法认证,并且将海外权益高价BD给了GSK。此外,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宜联生物的YL-201,在接受≥2.0 mg/kg治疗且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SCLC的缓解率达到了73.7%,并且样本数据不算小,可评估疗效的患者达到了57人。宜联生物作为一家ADC企业,它的价值值得被重视。结语:此次安进在SCLC上的成功,除了值得在SCLC治疗上乐观之外,更重要的是考虑之后的问题,关于双抗和ADC之间的联用。ADC在SCLC上表现出了不俗的ORR,但还没得到PFS方面的进一步验证,现在正是抢先布局联用性临床的不错时机。参考来源:1.Tarlatamab for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Small-Cell Lung Cancer2.Tarlatamab,a First-in-Class DLL3-Targeted Bispecific T-Cell Engager,in Recurrent Small-Cell Lung Cancer:An Open-Label,Phase I Study3.Emerging therapies targeting the delta-like ligand 3(DLL3)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4.安进公司公告5.YL201,a novel B7H3-targeting 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in patients(pts)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Results from a first-in-human phase I study6.再鼎医药官网PPT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相关推荐
服务流程
  • 1.需求沟通
  • 2.项目建议书
  • 3.签订协议
  • 4.确认方案
  • 5.项目实施
  • 6.成果交付
  • 7.售后服务

服务介绍

SERVICE INTRODUCTION
产业与战略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行业研究
政策研究
企业研究
企业战略
蓝皮书
品类与产品规划
品类市场洞察
产品管线规划
现有管线评估
业务领域选择
营销体系规划
产品投资组合
目标产品筛选
研发与投资决策
立项评估
价值评估
市场调研
项目尽调
专利评估
募投可研
IPO行研
卓越上市策划
定位策略
定价策略
目标市场
推广策略
成熟产品策划
市场策略优化
产品迭代优化
营销模式策划
品牌营销策划
其它服务
项目交易服务
数据定制服务
品类市场洞察BI
药品市场预测FI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许建华
1730230186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许建军
1730230175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黄诗钰
1992233122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江晗
(南京办事处)
1735323903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冯高雅
(大湾区办事处)
1339985738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施展
(东北办事处)
1594003386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您填写的信息我们已收到,商务经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