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智报告>分析报告>中药研发创新趋势分析
关注度:46217 中药研发创新趋势分析-药智报告
中药研发创新趋势分析

中药研发创新趋势分析

修订时间:2022-11-16
推荐 同类报告购买次数 0
报告编码: 修订时间:2022-11-16
报告页面:4页 图片数量:6个
寄送方式: 交付时间:

报告导读

中药注册申报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

立即 登录,即可查看更多内容
内容简介

中药注册申报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

2013年至今(按承办日期统计),中药的ANDA、IND、NDA3种申请类型申报数量情况如图1所示。按药品名称计,2013年-2022年上半年,中药注册申报共610个,其中ANDA 45个,NDA 132个,IND 433个。

由于2015年“722”事件,以及中药新药审评审批政策收紧,导致2013年-2019年,3种类型的注册申请处于下降趋势。

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推动了中药的创新发展,利好以研发投入为导向的中药企业。2019年后中药的注册申报数量逐年增多,增长迅速。

图片 1.png

图1 近十年中药注册申报数量情况

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申报剂型以固体制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为主。近十年来,中药注册申报的主要剂型有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溶液剂、丸剂、贴剂、凝胶剂等,其中申报最多的为颗粒剂(32.71%),其次为胶囊剂(20.24%)和片剂(15.51%)。

目前申报和批准的中药新药多为中药复方制剂,日服剂量相对较大,需选择载药量大的剂型。此外,中药注射剂自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发生后,国内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尤其关注;因而,中药注射剂近几年几乎无企业申报。

图2 近十年中药注册申报剂型分布

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申报治疗领域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消化、呼吸、生殖、神经等疾病领域。近十年来,中药注册申报治疗领域集中在消化道及代谢(19.48%)、呼吸系统(19.48%)、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14.24%)。

图3 近十年中药注册申报治疗领域分布

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中药复方制剂申报最多。2020年9月,中药注册分类的配套文件《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正式发布,其中将中药注册分类按照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进行分类,并细化申报资料要求。

 

改革前申报情况

在2020年中药注册分类改革前,中药新药申请的注册类别分布极不均衡,申报较多为中药6.1类、6类和5类,其中6.1类申报最多(254个);而申报较少的2类和4类各2个,3类仅1个。

这与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实际有关,2、3、4类中药,为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新的中药材代用品、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缺乏人用历史,开发难度和风险更大,企业积极性不高。5、6类中药的研制均不同程度受中医临床的启发,申请最多的6类中药主要源自临床实践,有丰富的人用基础,在新药申报过程中可获得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甚至临床试验的减免,企业积极性更强。

图4 改革前申报情况

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改革后申报情况

从2020年新版《办法》中药有关的配套文件“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对“中药创新药”(1.1、1.2和1.3类)规定的具体内容看,实际与《办法》2007年版中药新药规定的范围类似,1.1类的内容基本囊括在原第6类中药新药当中,1.2类和1.3类则分别包括了《办法》2007年版的第1、5类和第2、3、4类中药。改革后中药的注册类型分布情况与改革前基本一致,1.1类中药复方制剂申报最多,其次为1.2类和2.3类,而1.3类新药材及其制剂暂无申报。

图5 改革后申报情况

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中药新药获批上市数量猛增

2017年以来,中药新药总计获批21个。主要由于中药新药审评审批政策收紧,导致2017-2019获批上市药物非常少。之后一系列重磅利好政策释放,获批上市药物随之增多。

图6 获批上市中药数量

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中药研发创新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中药注册申报及获批剂型以普通口服制剂为主,这说明普通口服剂型的制剂技术更为成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更有保障,应用更加广泛。同时这也说明中医药产业需要开发多样化剂型,一方面适应不同中药复方的应用要求,确保充分发挥中药疗效;另一方面满足不同人群的用药习惯,使用中药新药更加方便。

目前我国中药注册申报治疗领域主要为消化道及代谢、呼吸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等;获批的治疗领域主要集中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其次为消化道及代谢、抗肿瘤药和免疫机能调节药。在这些治疗领域中,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常见的重大疾病,是国家新药创制支持和鼓励的重点方向,该领域的中药新药研发能够获得更多科技支撑和资金扶持。

目前我国中药注册申报及获批的主要都是主要源自临床实践,有丰富的人用基础的中药复方制剂,这类新药在申报过程中可获得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甚至临床试验的减免,企业积极性更强。而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新的中药材代用品、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缺乏人用历史,开发难度和风险更大,企业积极性不高。但药用资源直接关系到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环境可持续保护,企业及学术机构也需多关注新药用资源的开发。

自2019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后,中药注册申报及获批数量增长迅速。近年来,国家持续发布中医药战略发展相关政策,具体实施措施及指导原则逐步落地,中药的研发创新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中药注册申报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2013年至今(按承办日期统计),中药的ANDA、IND、NDA3种申请类型申报数量情况如图1所示。按药品名称计,2013年-2022年上半年,中药注册申报共610个,其中ANDA 45个,NDA 132个,IND 433个。由于2015年“722”事件,以及中药新药审评审批政策收紧,导致2013年-2019年,3种类型的注册申请处于下降趋势。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推动了中药的创新发展,利好以研发投入为导向的中药企业。2019年后中药的注册申报数量逐年增多,增长迅速。图1 近十年中药注册申报数量情况来源:药智咨询整理申报剂型以固体制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为主。近十年来,中药注册申报的主要剂型有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溶液剂、丸剂、贴剂、凝胶剂等,其中申报最多的为颗粒剂(32.71%),其次为胶囊剂(20.24%)和片剂(15.51%)。目前申报和批准的中药新药多为中药复方制剂,日服剂量相对较大,需选择载药量大的剂型。此外,中药注射剂自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发生后,国内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尤其关注;因而,中药注射剂近几年几乎无企业申报。图2 近十年中药注册申报剂型分布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申报治疗领域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消化、呼吸、生殖、神经等疾病领域。近十年来,中药注册申报治疗领域集中在消化道及代谢(19.48%)、呼吸系统(19.48%)、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14.24%)。图3 近十年中药注册申报治疗领域分布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中药复方制剂申报最多。2020年9月,中药注册分类的配套文件《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正式发布,其中将中药注册分类按照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进行分类,并细化申报资料要求。 改革前申报情况在2020年中药注册分类改革前,中药新药申请的注册类别分布极不均衡,申报较多为中药6.1类、6类和5类,其中6.1类申报最多(254个);而申报较少的2类和4类各2个,3类仅1个。这与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实际有关,2、3、4类中药,为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新的中药材代用品、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缺乏人用历史,开发难度和风险更大,企业积极性不高。5、6类中药的研制均不同程度受中医临床的启发,申请最多的6类中药主要源自临床实践,有丰富的人用基础,在新药申报过程中可获得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甚至临床试验的减免,企业积极性更强。图4 改革前申报情况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改革后申报情况从2020年新版《办法》中药有关的配套文件“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对“中药创新药”(1.1、1.2和1.3类)规定的具体内容看,实际与《办法》2007年版中药新药规定的范围类似,1.1类的内容基本囊括在原第6类中药新药当中,1.2类和1.3类则分别包括了《办法》2007年版的第1、5类和第2、3、4类中药。改革后中药的注册类型分布情况与改革前基本一致,1.1类中药复方制剂申报最多,其次为1.2类和2.3类,而1.3类新药材及其制剂暂无申报。图5 改革后申报情况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中药新药获批上市数量猛增2017年以来,中药新药总计获批21个。主要由于中药新药审评审批政策收紧,导致2017-2019获批上市药物非常少。之后一系列重磅利好政策释放,获批上市药物随之增多。图6 获批上市中药数量来源:药智咨询整理中药研发创新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中药注册申报及获批剂型以普通口服制剂为主,这说明普通口服剂型的制剂技术更为成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更有保障,应用更加广泛。同时这也说明中医药产业需要开发多样化剂型,一方面适应不同中药复方的应用要求,确保充分发挥中药疗效;另一方面满足不同人群的用药习惯,使用中药新药更加方便。目前我国中药注册申报治疗领域主要为消化道及代谢、呼吸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等;获批的治疗领域主要集中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其次为消化道及代谢、抗肿瘤药和免疫机能调节药。在这些治疗领域中,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常见的重大疾病,是国家新药创制支持和鼓励的重点方向,该领域的中药新药研发能够获得更多科技支撑和资金扶持。目前我国中药注册申报及获批的主要都是主要源自临床实践,有丰富的人用基础的中药复方制剂,这类新药在申报过程中可获得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甚至临床试验的减免,企业积极性更强。而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新的中药材代用品、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缺乏人用历史,开发难度和风险更大,企业积极性不高。但药用资源直接关系到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环境可持续保护,企业及学术机构也需多关注新药用资源的开发。自2019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后,中药注册申报及获批数量增长迅速。近年来,国家持续发布中医药战略发展相关政策,具体实施措施及指导原则逐步落地,中药的研发创新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推荐
服务流程
  • 1.需求沟通
  • 2.项目建议书
  • 3.签订协议
  • 4.确认方案
  • 5.项目实施
  • 6.成果交付
  • 7.售后服务

服务介绍

SERVICE INTRODUCTION
产业与战略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行业研究
政策研究
企业研究
企业战略
蓝皮书
品类与产品规划
品类市场洞察
产品管线规划
现有管线评估
业务领域选择
营销体系规划
产品投资组合
目标产品筛选
研发与投资决策
立项评估
价值评估
市场调研
项目尽调
专利评估
募投可研
IPO行研
项目交易服务:项目筛选、评估、交易撮合,融资并购
传媒定制服务:产业会议定制、媒体代运营、新闻资讯定制
数据定制服务:产业 | 研发 | 投资数据治理、监测报表、系统定制、AI集成平台
卓越上市策划
销售模式及年度营销策划
成熟产品策划
增长诊断及年度营销策划
全渠道整合营销全案策划
市场和品类洞察
·宏观环境分析
·行业趋势分析
·品类机会洞察
用户研究
·目标人群画像
·细分人群研究
·购药习惯和态度
品牌和营销研究
·目标人群定位
·品牌定位机会洞察
·品牌市场表现评估
产品研究
·产品概念/信息测试
·包装测试
·价格测试
市场数据系统:医院 | 零售 | 电商 | 零售消费行为系统
市场预测系统:医院 | 零售
AI集成平台:知识库人机问答 | 智能体 | 报告生成
数据监测报表含BI定制:医院 | 零售 | 电商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许建华
1730230186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许建军
1730230175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黄诗钰
1992233122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张武龙
1772660512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江晗
(南京办事处)
1735323903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施展
(东北办事处)
1594003386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您填写的信息我们已收到,商务经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