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智报告>分析报告>肿瘤管线巨变?跨国药企研发“大洗牌”
关注度:190 肿瘤管线巨变?跨国药企研发“大洗牌”-药智报告
肿瘤管线巨变?跨国药企研发“大洗牌”

肿瘤管线巨变?跨国药企研发“大洗牌”

修订时间:2024-05-05
推荐 最新 下载次数 0
报告编码: 修订时间:2024-05-05
报告页面:6页 图片数量:0个
寄送方式: 交付时间:
报告标签:

报告导读

MNC巨头为何放弃曾受热捧的肿瘤管线?新的研发方向又将何去何从?

立即 登录,即可查看更多内容
内容简介
说起CD47,其乃是热度堪比PD-1的肿瘤免疫明星靶点,但吉利德在屡遭挫败后选择全面撤退,49亿美元投入付诸东流。


然而,这只是跨国药企放弃肿瘤管线的“冰山一角”。初步估计,过去一年里,MNC巨头就已削减了超过40个免疫肿瘤学项目。


MNC巨头为何放弃曾受热捧的肿瘤管线?新的研发方向又将何去何从?



MNC割舍肿瘤管线

辉瑞、罗氏、BMS…


谁能想到,曾经火热的肿瘤赛道,如今竟然转变了风向。


据有关媒体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包括辉瑞、罗氏和百时美施贵宝(BMS)等10家MNC巨头共削减了超过57条研发管线,涵盖超52款药物。其中,肿瘤治疗领域成为重点削减对象,28个相关临床项目被砍掉。


尤其是BMS,在2022年财报中披露削减了6个肿瘤管线,包括两个处于临床Ⅱ期的CTLA-4项目、从Dragonfly Therapeutics公司引进的IL-12项目DF6002、STING激动剂和SIRPα拮抗剂等实体瘤管线。而在BMS退回DF6002的权益后,花费的6.5亿美元打了水漂。


在2023年三季报中,罗氏披露放弃了cibisatamab的实体瘤I期试验,以及BCL-2抑制剂Venclexta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GSK削减了LAG-3靶向抗体和小分子STING激动剂两款抗癌药物;辉瑞也取消了两个分别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和实体瘤的I期项目。


2024年4月,Fierce Biotech及Endpoints News披露赛诺菲将对全产品线进行了重新排序,取消一系列肿瘤研究项目,这主要源于肿瘤领域的研发成本高于其他治疗领域,而临床试验成功的可能性又非常低。近年来,赛诺菲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并不总能取得预期的成功。


近一年来,业界时不时的传出跨国制药巨头放弃肿瘤管线的消息。


尤其是研发成本高且容易“踩雷”的肿瘤项目,比如白细胞介素12(IL-12)、CD47单抗、TIGIT抗体药物,成为MNC巨头主要撤退的领域。


比如,TIGIT曾被视为继PD-1单抗之后潜在的肿瘤治疗新靶点,但随着这几年基因泰克、罗氏、BMS和默沙东等跨国药企一一折戟,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靶点也被蒙上了阴影。吉利德更是在2024年一季报中披露,将CD47单抗Magrolimab的所有6项试验从研发管线中移除,包括Magrolimab联合疗法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三阴性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项实体瘤研究。49亿美元付诸东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上述三个靶点就一定不能成药。MNC巨头们选择撤退,更多的是出于药物研发风险、优化其研发组合以及公司整体战略的考量。




肿瘤管线缘何遭弃?




MNC巨头放弃肿瘤管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主要因素:一是产品管线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于新药的疗效或安全性不佳导致研发失败;二是基于行业环境变化的考量。


随着市场参与者增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加之研发所需投入的资金节节攀升,使得药企开始调整战略,转向研究差异化且性价比高的疾病领域。


以IL-12为例,尽管展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在临床试验中并未达到预期的优异疗效。再加上,针对新兴靶点的研发不仅风险高,而且成本也相对较大,使得阿斯利康、默克和BMS等选择及时止损,将资源投向其他更具潜力和性价比的项目。


这些决策不仅反映了药企内部的产品研发策略调整,更是整个制药行业在面临疗效、安全性和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下做出艰难选择的缩影。




尤其MNC面临的专利悬崖问题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MNC巨头放弃肿瘤管线的关键因素。


BMS之所以会削减一部分管线资产,正是由于面临专利悬崖、业绩承压的困境。2022年,BMS净利润同比下滑5%,主要系受专利过期产品Revlimid(来那度胺)和白蛋白紫杉醇(Abraxane)同比大幅下滑23%所致。


尽管肿瘤是第一大疾病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但由于抗肿瘤新药研发风险大、成本高企,再加上全球药企的争相涌入、同质化问题凸显,早已是红海竞争。


基于此考量,卫材选择永久关闭了肿瘤领域子公司H3并进行裁员,转而全力押注神经疾病领域。另一边,国产PD-1/PD-L1肿瘤药频频被外资药企退货,也是行业缩影之一。


现如今,许多跨国药企纷纷选择调整战略:一边削减肿瘤管线,减少研发资源的浪费和分散,一边集中投资更高价值的药物。


以罗氏为例,由于肿瘤管线占其半壁江山,一度成为全球最“烧钱”的药企,2022年以约152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位列MNC烧钱榜冠军。


为此,罗氏选择拓展肿瘤以外的赛道,其中以2022年上市的眼科双抗Vabysmo表现尤为亮眼,今年一季度凭借108%的同比增速达到8.47亿瑞士法郎(9.23亿美元),有望成为其新的业绩增长点。


事实上,非肿瘤赛道的市场蛋糕也不小。例如,自免、减重、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等都是增长潜力巨大的热门赛道。


最负盛名的莫过于GLP-1类药物,已经率先在减重赛道摘到果实的礼来、诺和诺德,在互相PK的过程中总市值双双飙升。尤其礼来更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药企,羡煞旁人。


辉瑞也计划进军减重领域,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开发的两款减肥药Danuglipron和Lotiglipron由于副作用的原因已经研发失败;默沙东也进军GLP-1赛道,但研发重点主要是差异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MASH/NASH)适应症。


种种迹象表明,MNC巨头正在进行研发战略大调整。


研发战略大调整


那些存在巨大临床未被满足需求的疾病领域,正在成为MNC巨头进军的方向。


近年在肿瘤赛道上频频受挫的赛诺菲,开始加速撤退肿瘤管线,比如在去年4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断舍离”:终止肿瘤相关抗体的开发、关闭收购的NK细胞疗法公司Kiadis、剥离生产基地并裁员等。


与此同时,赛诺菲在去年12月的研发日上表示,研发重点将转向免疫学、神经学和疫苗领域,并公布了12款重点研发项目,其中有9款是针对免疫学和炎症领域,且每款药物的销售峰值潜力有望达到20亿至50亿欧元,有些甚至有望超过50亿欧元。


毕竟,在自免领域,赛诺菲已拥有一款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大关的“超级重磅炸弹”度普利尤单抗,必然要在这一千亿美元赛道乘胜追击、不断加码。


虽然强生仍专注于肿瘤领域,但药物类型主要集中在双抗、ADC,策略很清晰:精准发力、聚焦更核心的抗肿瘤药物。而在自免领域,强生已拥有5个上市产品,包括乌司奴单抗、古赛奇尤单抗和戈利木单抗等,2023年合计贡献了180.41亿美元的营收。


近年来,强生也在不断扩大自免领域的优势地位,包括从Momenta公司引进一款FcRn单抗nipocalimab、从Protagonist公司引进3款候选小分子IL-23R抑制剂等。


尤其是默沙东,为了加强免疫管线布局,于2023年斥资108亿美元溢价收购了Prometheus Biosciences,后者拥有潜在FIC的抗TL1A单克隆抗体PRA023,正在开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临床试验。


另一边,进军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MNC巨头也颇有看头。

例如,艾伯维在2023年分别以87亿美元、6.5亿美元收购了专注神经学药物开发的Cerevel、Mitokinin公司。


其中,Cerevel拥有治疗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以及情绪障碍等多种疾病的潜力候选药物,包括潜在BIC下一代抗精神病药Emraclidine、治疗帕金森病的FIC口服多巴胺D1和D5受体选择性部分激动剂Tavapadon,以及治疗抑郁症的潜在BIC药物CVL-354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艾伯维在神经领域已布局超过50种药物。


最负盛名的案例,莫过于BMS斥资140亿美元收购Karuna,将后者的核心管线KarXT纳入囊中。


KarXT是一种口服M1/M4型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目前,KarXT在美国的上市申请已获得FDA受理,目标行动日期(PDUFA)为2024年9月26日,一旦获批后,将成为数十年来首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机制药物。


结  语


跨国药企在肿瘤管线的重点布局,揭示了行业的激烈竞争与高昂研发成本,促使药企重新审视发展策略。


面临专利悬崖的药企,尤需考虑终止非核心管线、调整项目优先级及降本增效等举措。


参考资料:

1.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

2.华金证券、东方证券、国联证券研报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说起CD47,其乃是热度堪比PD-1的肿瘤免疫明星靶点,但吉利德在屡遭挫败后选择全面撤退,49亿美元投入付诸东流。然而,这只是跨国药企放弃肿瘤管线的“冰山一角”。初步估计,过去一年里,MNC巨头就已削减了超过40个免疫肿瘤学项目。MNC巨头为何放弃曾受热捧的肿瘤管线?新的研发方向又将何去何从?MNC割舍肿瘤管线辉瑞、罗氏、BMS…谁能想到,曾经火热的肿瘤赛道,如今竟然转变了风向。据有关媒体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包括辉瑞、罗氏和百时美施贵宝(BMS)等10家MNC巨头共削减了超过57条研发管线,涵盖超52款药物。其中,肿瘤治疗领域成为重点削减对象,28个相关临床项目被砍掉。尤其是BMS,在2022年财报中披露削减了6个肿瘤管线,包括两个处于临床Ⅱ期的CTLA-4项目、从Dragonfly Therapeutics公司引进的IL-12项目DF6002、STING激动剂和SIRPα拮抗剂等实体瘤管线。而在BMS退回DF6002的权益后,花费的6.5亿美元打了水漂。在2023年三季报中,罗氏披露放弃了cibisatamab的实体瘤I期试验,以及BCL-2抑制剂Venclexta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GSK削减了LAG-3靶向抗体和小分子STING激动剂两款抗癌药物;辉瑞也取消了两个分别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和实体瘤的I期项目。2024年4月,Fierce Biotech及Endpoints News披露赛诺菲将对全产品线进行了重新排序,取消一系列肿瘤研究项目,这主要源于肿瘤领域的研发成本高于其他治疗领域,而临床试验成功的可能性又非常低。近年来,赛诺菲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并不总能取得预期的成功。近一年来,业界时不时的传出跨国制药巨头放弃肿瘤管线的消息。尤其是研发成本高且容易“踩雷”的肿瘤项目,比如白细胞介素12(IL-12)、CD47单抗、TIGIT抗体药物,成为MNC巨头主要撤退的领域。比如,TIGIT曾被视为继PD-1单抗之后潜在的肿瘤治疗新靶点,但随着这几年基因泰克、罗氏、BMS和默沙东等跨国药企一一折戟,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靶点也被蒙上了阴影。吉利德更是在2024年一季报中披露,将CD47单抗Magrolimab的所有6项试验从研发管线中移除,包括Magrolimab联合疗法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三阴性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项实体瘤研究。49亿美元付诸东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上述三个靶点就一定不能成药。MNC巨头们选择撤退,更多的是出于药物研发风险、优化其研发组合以及公司整体战略的考量。肿瘤管线缘何遭弃?MNC巨头放弃肿瘤管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主要因素:一是产品管线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于新药的疗效或安全性不佳导致研发失败;二是基于行业环境变化的考量。随着市场参与者增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加之研发所需投入的资金节节攀升,使得药企开始调整战略,转向研究差异化且性价比高的疾病领域。以IL-12为例,尽管展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在临床试验中并未达到预期的优异疗效。再加上,针对新兴靶点的研发不仅风险高,而且成本也相对较大,使得阿斯利康、默克和BMS等选择及时止损,将资源投向其他更具潜力和性价比的项目。这些决策不仅反映了药企内部的产品研发策略调整,更是整个制药行业在面临疗效、安全性和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下做出艰难选择的缩影。尤其MNC面临的专利悬崖问题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MNC巨头放弃肿瘤管线的关键因素。BMS之所以会削减一部分管线资产,正是由于面临专利悬崖、业绩承压的困境。2022年,BMS净利润同比下滑5%,主要系受专利过期产品Revlimid(来那度胺)和白蛋白紫杉醇(Abraxane)同比大幅下滑23%所致。尽管肿瘤是第一大疾病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但由于抗肿瘤新药研发风险大、成本高企,再加上全球药企的争相涌入、同质化问题凸显,早已是红海竞争。基于此考量,卫材选择永久关闭了肿瘤领域子公司H3并进行裁员,转而全力押注神经疾病领域。另一边,国产PD-1/PD-L1肿瘤药频频被外资药企退货,也是行业缩影之一。现如今,许多跨国药企纷纷选择调整战略:一边削减肿瘤管线,减少研发资源的浪费和分散,一边集中投资更高价值的药物。以罗氏为例,由于肿瘤管线占其半壁江山,一度成为全球最“烧钱”的药企,2022年以约152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位列MNC烧钱榜冠军。为此,罗氏选择拓展肿瘤以外的赛道,其中以2022年上市的眼科双抗Vabysmo表现尤为亮眼,今年一季度凭借108%的同比增速达到8.47亿瑞士法郎(9.23亿美元),有望成为其新的业绩增长点。事实上,非肿瘤赛道的市场蛋糕也不小。例如,自免、减重、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等都是增长潜力巨大的热门赛道。最负盛名的莫过于GLP-1类药物,已经率先在减重赛道摘到果实的礼来、诺和诺德,在互相PK的过程中总市值双双飙升。尤其礼来更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药企,羡煞旁人。辉瑞也计划进军减重领域,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开发的两款减肥药Danuglipron和Lotiglipron由于副作用的原因已经研发失败;默沙东也进军GLP-1赛道,但研发重点主要是差异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MASH/NASH)适应症。种种迹象表明,MNC巨头正在进行研发战略大调整。研发战略大调整那些存在巨大临床未被满足需求的疾病领域,正在成为MNC巨头进军的方向。近年在肿瘤赛道上频频受挫的赛诺菲,开始加速撤退肿瘤管线,比如在去年4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断舍离”:终止肿瘤相关抗体的开发、关闭收购的NK细胞疗法公司Kiadis、剥离生产基地并裁员等。与此同时,赛诺菲在去年12月的研发日上表示,研发重点将转向免疫学、神经学和疫苗领域,并公布了12款重点研发项目,其中有9款是针对免疫学和炎症领域,且每款药物的销售峰值潜力有望达到20亿至50亿欧元,有些甚至有望超过50亿欧元。毕竟,在自免领域,赛诺菲已拥有一款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大关的“超级重磅炸弹”度普利尤单抗,必然要在这一千亿美元赛道乘胜追击、不断加码。虽然强生仍专注于肿瘤领域,但药物类型主要集中在双抗、ADC,策略很清晰:精准发力、聚焦更核心的抗肿瘤药物。而在自免领域,强生已拥有5个上市产品,包括乌司奴单抗、古赛奇尤单抗和戈利木单抗等,2023年合计贡献了180.41亿美元的营收。近年来,强生也在不断扩大自免领域的优势地位,包括从Momenta公司引进一款FcRn单抗nipocalimab、从Protagonist公司引进3款候选小分子IL-23R抑制剂等。尤其是默沙东,为了加强免疫管线布局,于2023年斥资108亿美元溢价收购了Prometheus Biosciences,后者拥有潜在FIC的抗TL1A单克隆抗体PRA023,正在开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临床试验。另一边,进军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MNC巨头也颇有看头。例如,艾伯维在2023年分别以87亿美元、6.5亿美元收购了专注神经学药物开发的Cerevel、Mitokinin公司。其中,Cerevel拥有治疗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以及情绪障碍等多种疾病的潜力候选药物,包括潜在BIC下一代抗精神病药Emraclidine、治疗帕金森病的FIC口服多巴胺D1和D5受体选择性部分激动剂Tavapadon,以及治疗抑郁症的潜在BIC药物CVL-354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艾伯维在神经领域已布局超过50种药物。最负盛名的案例,莫过于BMS斥资140亿美元收购Karuna,将后者的核心管线KarXT纳入囊中。KarXT是一种口服M1/M4型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目前,KarXT在美国的上市申请已获得FDA受理,目标行动日期(PDUFA)为2024年9月26日,一旦获批后,将成为数十年来首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机制药物。结  语跨国药企在肿瘤管线的重点布局,揭示了行业的激烈竞争与高昂研发成本,促使药企重新审视发展策略。面临专利悬崖的药企,尤需考虑终止非核心管线、调整项目优先级及降本增效等举措。参考资料:1.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2.华金证券、东方证券、国联证券研报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相关推荐
服务流程
  • 1.需求沟通
  • 2.项目建议书
  • 3.签订协议
  • 4.确认方案
  • 5.项目实施
  • 6.成果交付
  • 7.售后服务

服务介绍

SERVICE INTRODUCTION
产业与战略规划
产业规划

对标产业发展最佳实践,结合产业规划模型、产业发展周期及主管部门的战略要求,制定个性化的产业规划策略,找准定位及实施路径,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园区规划

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结合产业细分领域潜力筛选模型,制定园区个性化的产业规划策略,助力政府园区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定位、确定实施路径及重点任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研究

梳理行业发展现状,包括行业演变历程、监管政策、市场规模、结构竞争、资本市场、商业模式、产业链、价值链等,通过行业分析模型发掘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及驱动力,结合未来各要素的走势判断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给出行业投资建议。

IPO行研

围绕企业上市招股书的要求,对企业涉及的行业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行业研究、企业产品竞争力分析、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分析,另外对目标企业重点产品进行市场销售进行定量预测和产品价值评估,为券商机构发行上市定价做参考。

政策研究

政策影响医药行业发展走向,政策分析评估包括医药研发、临床研究、注册申报、上市准入、销售上量、上市后评价等分析,评估政策对于宏观市场和微观企业的影响,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决策建议。

企业研究

企业研究是行业分析、竞争分析和投资分析中重要的模块,核心解决的问题是目标企业如何进行关键环节的决策,目标企业拥有怎样的核心竞争力,判断目标企业的价值如何等。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形成企业研究的分析模型,帮助客户分析目标企业并挖掘可供借鉴的经验。

企业战略

通过数据与行业洞见助力企业制定匹配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优势确定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形成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职能战略、竞争战略及资本战略。帮助企业选择正确的方向,积累关键资源和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发辅助决策
立项评估

我们拥有客观专业的第三方视角和多年项目实施经验,独创多维度分析模型,对标的项目的临床价值、技术实现、竞争格局、销售前景等进行研究,全面评估标的项目的可行性,帮助企业识别项目机会与风险,进行科学立项决策。

价值评估

我们整合专家资源和大数据洞察,利用独创的专业评估模型对标的项目的临床价值、市场价值、投资成本与收益进行综合评估,实现对标的项目科学、专业、全面的价值分析,帮助企业明确标的项目价值潜力,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提高投资回报率。

市场调研

我们对医药市场进行系统、客观、全面的调查、分析和预测,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还原医药市场的需求、供应和竞争,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供求情况、竞争格局和未来趋势,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策略提供依据,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市场风险。

技术尽调

对标的项目的研发能力、技术可行性、产业化前景、专利情况、竞争格局、临床价值、市场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实现对医药项目的真实情况和潜在风险的挖掘,帮助企业识别项目风险,评估项目可行性,为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提供依据。

专利评估

我们专业的专利分析评估能力可以对医药项目专利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以便更好地评估项目的专利风险和潜在价值,同时我们链接的专家资源可以持续保证我们专利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项目专利风险,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专利策略。

信息调研

我们专业的检索能力和丰富的数据资源可以实现对信息及时、全面、准确的收集、分析和解读,覆盖产业图谱、全球药物研发、参比信息、处方工艺、临床研究等个性化信息调研需求,对企业研发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品类与产品规划
品类市场洞察

运用专业的数据挖掘和市场分析方法,提供快速全面的品类市场分析报告或定制数据;帮助企业充分理解目标品类市场,对品类的市场决策、研发立项决策、产品组合规划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产品管线规划&产品投资组合

运用海量的全球药品研发与市场数据挖掘,结合产品管线管理实践专家洞见和大量的药品研立项决策项目经验,为企业提供适用本企业发展特点的个性化产品管线规划,减少投资失误和资源浪费,降低研发和上市成本。

卓越上市策划

我们从研发上市前深度介入评估市场前景,在研发阶段提前考虑市场策划需求,通过市场角度的多种研究方法全面挖掘市场机会,包括品类市场分析、客户需求分析、竞争分析、本品差异特色挖掘、市场准入分析等,为药品上市BP制订提供定位策略、定价策略、目标市场、推广策略等个性化的策略指引依据;该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卓越的上市前准备,是后续商业化成功的基本保障。

成熟产品策划

我们从研发和市场的角度挖掘成熟产品市场的潜在增长影响,结合企业内外部调研和市场销售数据解构全面诊断影响增长的关键点,识别并量化可干预的关键市场靶点,为成熟药品挖掘可操作的增长机会点应用到市场策略优化中,为市场投入提供目标,以保障成熟药品市场的现金流和不断增加的业绩达成。

项目交易服务

基于药智网丰厚的产业资源,为医药领域客户提供企业兼并收购、股权融资、项目筛选推荐、MAH持有人转让、技术转让/引进、项目尽职调查、项目专利评估、项目价值评估、受托寻找匹配CRO、CMO、CDMO等服务。

数据定制服务

基于药智网不断积累的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丰富海量数据资产,运用数据科学为医药领域客户提供数据清洗、数据库建设、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洞察系统/DaaS等个性化数据定制服务,满足客户不同应用场景的数据服务需求。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许建华
1730230186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许建军
1730230175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黄诗钰
1992233122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江晗
(南京办事处)
1735323903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冯高雅
(大湾区办事处)
1339985738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施展
(东北办事处)
1594003386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您填写的信息我们已收到,商务经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