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已发现的3.5万个海洋天然产物中,超过50%的产物都具有生物活性,海洋为人们提供了大量药物先导化合物,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新兴朝阳产业。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指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海洋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研发周期长、高风险、高投资、高利润的特点。
现有的海洋药物大多属于天然药物范畴,即直接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也有一些是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经过人工合成或生物技术转化而获得,主要分为海洋中药、海洋化学药和海洋生物制品三大类。目前海洋药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针对肿瘤、心血管疾病、致病微生物、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研发新型药物。
当前,中国已知记录的海洋生物已经达到2万余种,约占全球海洋生物种类的10%,是全球海洋生物资源最为丰富,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高质量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属于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所存在的陆生天然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很大威胁的癌症、艾滋病、糖尿病、各种流行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效果还有较多提升空间,人类迫切需要开辟新药途径,海洋生物医药业的研究和开发迫在眉睫。各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正在不断聚焦于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全球在该领域研究历史较为悠久的国家主要包括:美国、欧盟、日本。
(1)美国
早在1960年,美国就举办了海洋天然产物的生物化学与药物学研讨会,1967年在联邦卫生研究院设立了国家海洋医学和药理学研究所,指导和支持全国海洋药物研究。美国还组建了以UMD海洋生物技术中心、UCSD海洋生物技术和环境中心、UConn海洋生物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世界一流研发中心。美国在海洋生物技术的基础学科方面,主要以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为重点,美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中获生命科学博士学位的人数在所有基础学科中位居前列。美国制定了《Biotechnology Future Investment and Expansion Bill》和《State Biotechnology motion》来提升企业研究和投资生物技术的积极性,刺激联邦和各州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发展,对包括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企业在内的生物高技术企业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在使用资金方面,海洋药物在资金使用方面每年的增长幅度已达11%以上,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现美国与海洋生物医药相关的已有190项相关专利,至少有30种针对艾滋病和细菌感染的海洋产品已进入临床前实验,其中有5种产品的市场价值预计高达20亿美元。
(2)欧盟
作为最早研究海洋生物医药地区之一,欧盟重视国家之间产业资源与产业信息的共享,曾制定了“强强联合”战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较丰硕的成果。欧盟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制定了海洋科学和技术(MAST)计划,该计划重点资助的项目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新药的寻找与探索,自1992年以来,已取得了异常丰硕目重要的科研成果。欧盟针对生物医药制定了《The legal protection of biotechnological inventions》和《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trategy to European》,并在第六个科研计划中把生物医药的发展放到了首要位置。欧盟各国根据本国实际,对海洋生物产业制定了各种规划与保障措施,为欧盟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2012年,欧盟提供了巨额的科学研究经费,重点资助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探寻用于工业产品生产的海洋生物研究和如何提高培养海洋微生物效率的研究。
(3)日本
日本最初在海洋生物医药业落后于美国及欧盟。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日本积极提供各种保障政策和资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各种形式的产业集群,其中多是以大学、国立及公立研究机构等为中心,以相关研究机构、研究开发型企业等为构成单位的知识密集型基地,这一建立有效的促进了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使日本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位居世界前列。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设立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投资10亿日元建成了两个较为先进的药物实验室。目前,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与日本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平均每年在海洋药物开发研究方面所花费的资金超过了1亿美元,为日本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
虽然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但自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开发海洋湖沼资源,创建中国蓝色药业”等战略设想以来,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步伐正在加快。近年来,中国的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通过“十二五”、“十三五”两轮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的支持,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推动产业实现稳步发展,使该产业在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呈现出十分强劲的发展趋势。据国家自然资源部数据,2016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增加值仅336亿元,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增势稳健,全年实现增加值451亿元,较上年增长8.0%。据药智咨询预测,2021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增加值将达493亿元。
下载报告查看
图1 2016-2021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增加值及增速
来源: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药智咨询
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先生倡导发起了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提出在全球近80年海洋药物研发经验与成果基础上,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崛起为目标,以海洋新药产品创制为导向,汇聚国际一流水平的海洋药物研发队伍,旨在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进行系统、全面、有序开发的海洋资源深度开发计划,开启了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新篇章。中国海洋生物药物产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持续活跃,在海洋生物资源药学应用理论形成、新药发现技术、成果应用与转化支撑平台建设、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开发方面已有良好成效,特别在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开发方面,中国海洋糖类药物的研发已率先进入国际领先地位,例如,2019年11月2日获批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GV-971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填补了阿尔茨海默病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下载报告查看
图2 中国海洋生物药物产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
来源:公开报道,药智咨询整理
为进一步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国在多项规划中对其发展提出目标,同时进行政策上的鼓励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战略部署,对“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此外,《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山东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江苏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政策,不同地区纷纷提出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目标和具体举措,大力支持行业发展。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沿海各省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投入,初步形成了山东、广东、浙江、福建、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下载报告查看
图3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
来源:药智咨询
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庞大,对医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医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海洋生物由于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促进细胞代谢、抗癌防癌、保护体内细胞的正常功能、延缓脑的衰老;同时海洋药用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好,品种储存量大,如何借助发达的医药经济产业条件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海洋生物医药经济发展的重点。多年来,中国海洋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海洋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不断加强,在“政-产-学-研”发展模式的指导下,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进一步加强,海洋生物医药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于市场行情的调研与把控的进一步加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洋医药经济发展将会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