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智报告>分析报告>MNC市值、营收TOP榜的“十年变化”
关注度:892 MNC市值、营收TOP榜的“十年变化”-药智报告
MNC市值、营收TOP榜的“十年变化”

MNC市值、营收TOP榜的“十年变化”

修订时间:2024-02-19
推荐 最新 下载次数 0
报告编码: 修订时间:2024-02-19
报告页面:4页 图片数量:5个
寄送方式: 交付时间:
报告标签:
MNC

报告导读

近十年来,全球医药产业经历过低谷,也曾有过辉煌,二者都让MNC药企们从中受益良多。过程中,不乏诸多黑马企业强势崛起,也不乏强者恒强,在不同时间段MNC药企们总能有那么一两个“主角”汇聚全球目光,却又如流行般转瞬即逝。

立即 登录,即可查看更多内容
内容简介

近十年来,全球医药产业经历过低谷,也曾有过辉煌,二者都让MNC药企们从中受益良多。过程中,不乏诸多黑马企业强势崛起,也不乏强者恒强,在不同时间段MNC药企们总能有那么一两个“主角”汇聚全球目光,却又如流行般转瞬即逝。


而倘若能站在宏大的上帝视角,往往意味着能将问题看得更加清楚,那么近十年里跨国企业市值与营收排名变化情况的背后,或许就能看出很多不为人知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或许也能帮助更多中国药企不再重蹈覆辙。


新王与旧王

MNC市值、营收“十年变化”

MNC市值营收十年变化.mp4


礼来:紧握GLP-1,登顶新王


2015年,礼来首次登榜MNC市值TOP15,以927.9亿美元的市值仅为“倒数第二”的存在,在其之上不仅有强生、罗氏、辉瑞等老牌药企,甚至连吉利德、BMS、艾伯维的市值都在其上。


可转眼几年过去,礼来的市值排名一路高歌猛进,从2020年至今,礼来市值四年整整翻了四倍有余,从1200亿美元一路飙升到如今5000多亿美元,于2023年登顶MNC市值排名榜首,拉开与第二名诺和诺德近1000亿美元的差距,相当于2个默沙东、3个辉瑞、6个再生元。


而这成功的一切,其中固有GLP-1、阿兹海默症新药等多个前沿领域的热点贡献,但其始终坚持纯药物研发布局,充分贯彻“实用主义”,不痴迷“first in class”,讲“跟随策略”与“细分领域源头创新”相结合的整体策略或许才更是关键。


要知道,在礼来过去推出的一系列成功商业化的创新药物中,礼来的产品往往并非该时间段中上市最快的,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总能后来居上,在关键领域有一席之地,GLP-1、IL-23等靶点均是如此(并非所有)。


例如,当下火爆的GLP-1药物,尽管诺和诺德作为领域先行者,利拉鲁肽也是在2009年就得以推出,但其实,过程中礼来却在2014年先一步布局了长效GLP-1药物度拉糖肽,找到另类先机;以致诺和诺德革命性GLP-1司美格鲁肽上市的2017年,其长效优势反而落后一步。


这种后来居上的场景,正是礼来将“实用主义”与临床需求密切结合的结果,也是礼来如今登顶MNC市值榜首的关键所在。


但同时,作为国内企业而言,单纯模仿礼来将“fast-follow”奉为成功秘诀也绝不可取,在那个创新激烈程度不强的时代,“跟随策略”始终只是其固定时代的产物,如今时代已然不同。


或许,将礼来如今的成功归功于其在慢病领域的坚持,并积极效仿更可取,从胰岛素到GLP-1,从百忧解到Donanemab,没有在领域的沉淀,又岂是“跟随策略”能一力所致,将实用主义与源头创新相结合,才有未来?


BMS:市值暴跌之下的战略失误


与礼来的市值排名逐年上涨相对的,BMS的市值排名则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局势。


虽然BMS并不在旧王与新王更迭的行业之内,但论及其近十年的沉浮经历,却远比强生、辉瑞等企业更有说服力。



  • 2019年末,BMS市值达到了历史高光,MNC市值排名第六,彼时诺和诺德、礼来、艾伯维、阿斯利康排名都在其下,可见其意气风发。

  • 2021年末,BMS跌落至MNC(跨国药企)市值TOP10最后一位,期间礼来、诺和诺德崛起,被艾伯维、阿斯利康等四家药企成功反超,地位已然不保。

  • 2023年末,BMS不出意外地被挤出了MNC市值TOP10行列,排名13,市值长期徘徊于1000亿美元上下,一年间不止被安进、赛诺菲与福泰制药反超,甚至连吉利德医药市值都几度超越其上。


而BMS的市值如此大起大落,究其原因,也绝非单纯一两个热点新闻可以造成,更多的还是其多年以来的种种迷惑行为。


遥想当年的BMS,脚踩PD-1风口之上,2014年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批的PD-1产品(日本),3年间市值暴涨1.3倍,2016年O药销量更是默沙东K药的2.7倍有余。可转头看现在,2023年O药的销量甚至已经不及K药的1/3了,这是为何?


对比BMS与默沙东在两款PD-1上的战略布局,BMS在过程中有着两个相对较大的失误:


1. 首先,在适应症的推进上,BMS的全局考虑明显不足。


2016年O药在攻坚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时出现了重大失误,由于希望能覆盖更多的患者,没有限制PD-L1表达水平,增加了对PD-L1筛选程序,导致最终未能达到临床终点,而默沙东步步为营,从PD-L1高表达患者切入,NSCLC单药一线治疗临床成功。


至此,K药开始起飞,2018年销售额反超O药,2021年NSCLC销售额高达99亿美元,占整个K药销售额比例57.6%。2022年,K药在全球获批适应症近40个,O药24个。2023年前三季度,K药销售额184.03亿美元,问鼎年度全球药王无悬念。


2. 其次,在联合用药的布局上,BMS总是慢上一拍。


场景上看,BMS似乎总是憧憬着颠覆性的治疗方式,一上来就选择与Y药联用形成双免疫疗法,希望以此创造无化疗时代,彻底改变现有癌症治疗格局。


可结局确实,其忽略了该阶段生产、临床应用都相对完善的化疗领域的过渡作用,相反,默沙东却毅然选择将K药与传统化疗联用,一线治疗非鳞、鳞状NSCLC先后获得FDA批准,至此,默沙东基本就已牢牢占有了非小细胞肺癌这个重要的市场。更关键的是,当BMS转而推动O药+化疗的方案时,默沙东已经开始全球扫货ADC管线,试图通过ADC来继续延长K药的生命周期。


明明是一手好牌,却在接连几手操作之下,打成了劣势,让人总感觉其处处慢上一拍。


尽管如今BMS也开始全球布局ADC管线,试图及时用与ADC的联用改变其目前的结局,刚过去不久的JPM大会上,BMS的CEO也表示其公司管线从未如此丰富过,未来6年,BMS将推出超过16种新产品,也将成为BMS未来10年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可吃过两次亏的投资者们,还能否买账,其本身就已经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了,原来丧失投资者信任,或许才是BMS如今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


营收变化

MNC试图创造“下一个风口”

MNC试图创造下一个风口.mp4



1. 辉瑞:风光不再


要说新冠三年里最风光的企业,那么必定只能是辉瑞;但同时,论及新冠之后最惨的企业,那也只能是辉瑞。



  • 2021年,备受瞩目的新冠疫苗Comirnaty总营收达368亿美元。击败艾伯维的修美乐,占据了新一届“药王”宝座,企业整体实现营收813亿美元,同比大涨 92 %。而尝到了新冠甜头的辉瑞在当时“新冠常态化”的市场认知下,不局限Paxlovid,而是选择了进一步开发多项新冠相关产品与下一代抗病毒候选药。

  • 2022年,辉瑞新一年的年报公布,期间营收1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不仅创下辉瑞建厂以来的最高纪录,更是整个医药产业中的最高纪录;净利润约313.72亿美元,同比增长43%。

  • 2023年,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辉瑞最新的年报数据仍出乎了大多数的意料,新冠产品的下降程度也远远地出乎了意料,辉瑞新冠疫苗Comirnaty和治疗药物Paxlovid收入分别锐减至112.20亿美元和12.79亿美元,降幅分别70%和92%,合共占辉瑞总收入的21%。此外,辉瑞另外几款新冠在研项目预计也大概率将搁浅,其真正意义上的损失,或许比财报上的更惊人。




b1ea3c81ed36b64851dccac4380d225b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图片来源:企业公告、药智数据等


回想彼时,辉瑞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如今却已是风光不再,着实惋惜,面临全球范围内的大量退货,辉瑞之后很长时间的日子,或许都将不那么好过吧!


2. 诺华:押注RDC


某种程度上看,诺华确实是MNC企业中极为特殊的存在,在企业纷纷重金加码ADC、GLP-1赛道,完成数笔巨额交易之际,诺华却显得尤其另类,不卷PD-1、不碰ADC、不挤GLP-1。


同时另一方面,为完成“纯粹的创新药企”理念,多年以来不断简化组织,聚焦核心业务:

  • 2019年,诺华将爱尔康分拆上市,成为一家独立公司,从而进一步专注于创新药领域;

  • 2021年,诺华以207亿美元出售了所持的罗氏全部股份;

  • 2022年,放弃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项目;

  • 2022年,诺华制药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向Harrow Health出售一组眼科药物;

  • 2023年,剥离仿制药业务山德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企;




0d9b17db4745479d27117567b139705f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图片来源:企业公告、药智数据等


至此,虽然诺华营收层面近十年以来不增反降,也是少数几个营收负增长的企业,但经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如今的诺华无论是组织构成,还是业务细分领域,其独特战略都已经逐渐凸显,相较大多数企业扎堆热点技术方向,诺华独属于自己的竞争壁垒已经形成。


2023年诺华主要销售增长产品中,除了以往Entresto(+31%)、Kesimpta(+99% )等品种外,近两年出现的如Pluvicto等全新品种的销量数据同样变化巨大,Lutathera和Pluvicto不仅引领全新的核药狂潮,更是让诺华在RDC领域的优势冠绝全球(FDA批准了11款RDC药物,仅有2款治疗用RDC,都属于核药)。


99fe5f2836faf5ab6c20f437ad25dff6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图片来源:企业公告、药智数据等


但同时,诺华的战略困局也确实存在,如仿制药业务萎缩,Sandoz的收入已经连续多年下滑;现有产品面临专利悬崖,未来五年内几个重磅药物将失去独家市场权利;缺乏爆款产品,无一款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的超级重磅炸弹产品,与其他制药巨头差距较大。


如今,能率先抓住核药领域的机遇,对于诺华而言,更是关键。


总  结


数据上来看,无论是市值还是营收,确实没有哪家MNC企业能永远站在顶端,也没有哪家企业永远排在末位。


谁也没办法保证下一个医药十年的风口一定属于谁,往往一个看似再平常的决定或许会成就新一代药王,也或许会让当今的药王走下神坛,能做到如部分MNC药企一样创建独属于自己的竞争壁垒,已经很不容易了。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近十年来,全球医药产业经历过低谷,也曾有过辉煌,二者都让MNC药企们从中受益良多。过程中,不乏诸多黑马企业强势崛起,也不乏强者恒强,在不同时间段MNC药企们总能有那么一两个“主角”汇聚全球目光,却又如流行般转瞬即逝。而倘若能站在宏大的上帝视角,往往意味着能将问题看得更加清楚,那么近十年里跨国企业市值与营收排名变化情况的背后,或许就能看出很多不为人知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或许也能帮助更多中国药企不再重蹈覆辙。新王与旧王MNC市值、营收“十年变化”MNC市值营收十年变化.mp4礼来:紧握GLP-1,登顶新王2015年,礼来首次登榜MNC市值TOP15,以927.9亿美元的市值仅为“倒数第二”的存在,在其之上不仅有强生、罗氏、辉瑞等老牌药企,甚至连吉利德、BMS、艾伯维的市值都在其上。可转眼几年过去,礼来的市值排名一路高歌猛进,从2020年至今,礼来市值四年整整翻了四倍有余,从1200亿美元一路飙升到如今5000多亿美元,于2023年登顶MNC市值排名榜首,拉开与第二名诺和诺德近1000亿美元的差距,相当于2个默沙东、3个辉瑞、6个再生元。而这成功的一切,其中固有GLP-1、阿兹海默症新药等多个前沿领域的热点贡献,但其始终坚持纯药物研发布局,充分贯彻“实用主义”,不痴迷“first in class”,讲“跟随策略”与“细分领域源头创新”相结合的整体策略或许才更是关键。要知道,在礼来过去推出的一系列成功商业化的创新药物中,礼来的产品往往并非该时间段中上市最快的,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总能后来居上,在关键领域有一席之地,GLP-1、IL-23等靶点均是如此(并非所有)。例如,当下火爆的GLP-1药物,尽管诺和诺德作为领域先行者,利拉鲁肽也是在2009年就得以推出,但其实,过程中礼来却在2014年先一步布局了长效GLP-1药物度拉糖肽,找到另类先机;以致诺和诺德革命性GLP-1司美格鲁肽上市的2017年,其长效优势反而落后一步。这种后来居上的场景,正是礼来将“实用主义”与临床需求密切结合的结果,也是礼来如今登顶MNC市值榜首的关键所在。但同时,作为国内企业而言,单纯模仿礼来将“fast-follow”奉为成功秘诀也绝不可取,在那个创新激烈程度不强的时代,“跟随策略”始终只是其固定时代的产物,如今时代已然不同。或许,将礼来如今的成功归功于其在慢病领域的坚持,并积极效仿更可取,从胰岛素到GLP-1,从百忧解到Donanemab,没有在领域的沉淀,又岂是“跟随策略”能一力所致,将实用主义与源头创新相结合,才有未来?BMS:市值暴跌之下的战略失误与礼来的市值排名逐年上涨相对的,BMS的市值排名则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局势。虽然BMS并不在旧王与新王更迭的行业之内,但论及其近十年的沉浮经历,却远比强生、辉瑞等企业更有说服力。2019年末,BMS市值达到了历史高光,MNC市值排名第六,彼时诺和诺德、礼来、艾伯维、阿斯利康排名都在其下,可见其意气风发。2021年末,BMS跌落至MNC(跨国药企)市值TOP10最后一位,期间礼来、诺和诺德崛起,被艾伯维、阿斯利康等四家药企成功反超,地位已然不保。2023年末,BMS不出意外地被挤出了MNC市值TOP10行列,排名13,市值长期徘徊于1000亿美元上下,一年间不止被安进、赛诺菲与福泰制药反超,甚至连吉利德医药市值都几度超越其上。而BMS的市值如此大起大落,究其原因,也绝非单纯一两个热点新闻可以造成,更多的还是其多年以来的种种迷惑行为。遥想当年的BMS,脚踩PD-1风口之上,2014年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批的PD-1产品(日本),3年间市值暴涨1.3倍,2016年O药销量更是默沙东K药的2.7倍有余。可转头看现在,2023年O药的销量甚至已经不及K药的1/3了,这是为何?对比BMS与默沙东在两款PD-1上的战略布局,BMS在过程中有着两个相对较大的失误:1. 首先,在适应症的推进上,BMS的全局考虑明显不足。2016年O药在攻坚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时出现了重大失误,由于希望能覆盖更多的患者,没有限制PD-L1表达水平,增加了对PD-L1筛选程序,导致最终未能达到临床终点,而默沙东步步为营,从PD-L1高表达患者切入,NSCLC单药一线治疗临床成功。至此,K药开始起飞,2018年销售额反超O药,2021年NSCLC销售额高达99亿美元,占整个K药销售额比例57.6%。2022年,K药在全球获批适应症近40个,O药24个。2023年前三季度,K药销售额184.03亿美元,问鼎年度全球药王无悬念。2. 其次,在联合用药的布局上,BMS总是慢上一拍。场景上看,BMS似乎总是憧憬着颠覆性的治疗方式,一上来就选择与Y药联用形成双免疫疗法,希望以此创造无化疗时代,彻底改变现有癌症治疗格局。可结局确实,其忽略了该阶段生产、临床应用都相对完善的化疗领域的过渡作用,相反,默沙东却毅然选择将K药与传统化疗联用,一线治疗非鳞、鳞状NSCLC先后获得FDA批准,至此,默沙东基本就已牢牢占有了非小细胞肺癌这个重要的市场。更关键的是,当BMS转而推动O药+化疗的方案时,默沙东已经开始全球扫货ADC管线,试图通过ADC来继续延长K药的生命周期。明明是一手好牌,却在接连几手操作之下,打成了劣势,让人总感觉其处处慢上一拍。尽管如今BMS也开始全球布局ADC管线,试图及时用与ADC的联用改变其目前的结局,刚过去不久的JPM大会上,BMS的CEO也表示其公司管线从未如此丰富过,未来6年,BMS将推出超过16种新产品,也将成为BMS未来10年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可吃过两次亏的投资者们,还能否买账,其本身就已经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了,原来丧失投资者信任,或许才是BMS如今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营收变化MNC试图创造“下一个风口”MNC试图创造下一个风口.mp41. 辉瑞:风光不再要说新冠三年里最风光的企业,那么必定只能是辉瑞;但同时,论及新冠之后最惨的企业,那也只能是辉瑞。2021年,备受瞩目的新冠疫苗Comirnaty总营收达368亿美元。击败艾伯维的修美乐,占据了新一届“药王”宝座,企业整体实现营收813亿美元,同比大涨 92 %。而尝到了新冠甜头的辉瑞在当时“新冠常态化”的市场认知下,不局限Paxlovid,而是选择了进一步开发多项新冠相关产品与下一代抗病毒候选药。2022年,辉瑞新一年的年报公布,期间营收1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不仅创下辉瑞建厂以来的最高纪录,更是整个医药产业中的最高纪录;净利润约313.72亿美元,同比增长43%。2023年,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辉瑞最新的年报数据仍出乎了大多数的意料,新冠产品的下降程度也远远地出乎了意料,辉瑞新冠疫苗Comirnaty和治疗药物Paxlovid收入分别锐减至112.20亿美元和12.79亿美元,降幅分别70%和92%,合共占辉瑞总收入的21%。此外,辉瑞另外几款新冠在研项目预计也大概率将搁浅,其真正意义上的损失,或许比财报上的更惊人。图片来源:企业公告、药智数据等回想彼时,辉瑞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如今却已是风光不再,着实惋惜,面临全球范围内的大量退货,辉瑞之后很长时间的日子,或许都将不那么好过吧!2. 诺华:押注RDC某种程度上看,诺华确实是MNC企业中极为特殊的存在,在企业纷纷重金加码ADC、GLP-1赛道,完成数笔巨额交易之际,诺华却显得尤其另类,不卷PD-1、不碰ADC、不挤GLP-1。同时另一方面,为完成“纯粹的创新药企”理念,多年以来不断简化组织,聚焦核心业务:2019年,诺华将爱尔康分拆上市,成为一家独立公司,从而进一步专注于创新药领域;2021年,诺华以207亿美元出售了所持的罗氏全部股份;2022年,放弃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项目;2022年,诺华制药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向Harrow Health出售一组眼科药物;2023年,剥离仿制药业务山德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企;图片来源:企业公告、药智数据等至此,虽然诺华营收层面近十年以来不增反降,也是少数几个营收负增长的企业,但经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如今的诺华无论是组织构成,还是业务细分领域,其独特战略都已经逐渐凸显,相较大多数企业扎堆热点技术方向,诺华独属于自己的竞争壁垒已经形成。2023年诺华主要销售增长产品中,除了以往Entresto(+31%)、Kesimpta(+99% )等品种外,近两年出现的如Pluvicto等全新品种的销量数据同样变化巨大,Lutathera和Pluvicto不仅引领全新的核药狂潮,更是让诺华在RDC领域的优势冠绝全球(FDA批准了11款RDC药物,仅有2款治疗用RDC,都属于核药)。图片来源:企业公告、药智数据等但同时,诺华的战略困局也确实存在,如仿制药业务萎缩,Sandoz的收入已经连续多年下滑;现有产品面临专利悬崖,未来五年内几个重磅药物将失去独家市场权利;缺乏爆款产品,无一款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的超级重磅炸弹产品,与其他制药巨头差距较大。如今,能率先抓住核药领域的机遇,对于诺华而言,更是关键。总  结数据上来看,无论是市值还是营收,确实没有哪家MNC企业能永远站在顶端,也没有哪家企业永远排在末位。谁也没办法保证下一个医药十年的风口一定属于谁,往往一个看似再平常的决定或许会成就新一代药王,也或许会让当今的药王走下神坛,能做到如部分MNC药企一样创建独属于自己的竞争壁垒,已经很不容易了。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相关推荐
服务流程
  • 1.需求沟通
  • 2.项目建议书
  • 3.签订协议
  • 4.确认方案
  • 5.项目实施
  • 6.成果交付
  • 7.售后服务

服务介绍

SERVICE INTRODUCTION
产业与战略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行业研究
政策研究
企业研究
企业战略
蓝皮书
品类与产品规划
品类市场洞察
产品管线规划
现有管线评估
业务领域选择
营销体系规划
产品投资组合
目标产品筛选
研发与投资决策
立项评估
价值评估
市场调研
项目尽调
专利评估
募投可研
IPO行研
项目交易服务:项目筛选、评估、交易撮合,融资并购
传媒定制服务:产业会议定制、媒体代运营、新闻资讯定制
数据定制服务:产业 | 研发 | 投资数据治理、监测报表、系统定制、AI集成平台
卓越上市策划
销售模式及年度营销策划
成熟产品策划
增长诊断及年度营销策划
全渠道整合营销全案策划
市场和品类洞察
·宏观环境分析
·行业趋势分析
·品类机会洞察
用户研究
·目标人群画像
·细分人群研究
·购药习惯和态度
品牌和营销研究
·目标人群定位
·品牌定位机会洞察
·品牌市场表现评估
产品研究
·产品概念/信息测试
·包装测试
·价格测试
市场数据系统:医院 | 零售 | 电商 | 零售消费行为系统
市场预测系统:医院 | 零售
AI集成平台:知识库人机问答 | 智能体 | 报告生成
数据监测报表含BI定制:医院 | 零售 | 电商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许建华
1730230186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许建军
1730230175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黄诗钰
1992233122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张武龙
1772660512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江晗
(南京办事处)
1735323903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施展
(东北办事处)
1594003386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您填写的信息我们已收到,商务经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