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智报告>分析报告>从骨髓移植到长期生存,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要过哪些关?
关注度:247 从骨髓移植到长期生存,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要过哪些关?-药智报告
从骨髓移植到长期生存,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要过哪些关?

从骨髓移植到长期生存,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要过哪些关?

修订时间:2025-09-18
推荐 最新 下载次数 0
报告编码: 修订时间:2025-09-18
报告页面:2页 图片数量:0个
寄送方式: 交付时间:
报告标签:

报告导读

医学创新铺就希望之路

立即 登录,即可查看更多内容
内容简介

2025年9月20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骨髓捐献,主要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也称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地中海贫血、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1]。每一次成功捐献的背后,都是一次战胜恶性血液疾病的新生希望。而对患者来说,要真正“通关”,要闯过的关卡远比我们想象更多。


01

配对困难怎么办?

“北京方案”让“人人有供者”成为现实


过去,骨髓移植要求捐献者和患者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上完全匹配,也就是所谓的“全相合”,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就像新配的钥匙必须要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才能开锁。通常只有全相合的亲兄弟姐妹,或通过中华骨髓库等公共资源查找非血缘的志愿者。但即使是亲兄弟姐妹,匹配成功率也只有25%[2],非亲缘关系更是希望渺茫,仅仅只有十万分之一[2]


转机发生在200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晓军教授及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例半相合移植,打破了这一困局。由于我们每个人都与直系亲属天然共享一半的HLA,因此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也能成为“半匹配”的捐献者,用他们捐献的骨髓对患者进行移植就叫做“半相合移植”。此后20多年时间内黄晓军教授及团队形成了被国际认可的“北京方案”,让“人人有供体”成为现实。


我国每年进行的HSCT手术台数世界领先,是亚太地区移植量最高的国家。其中,中国的半相合移植比例更是位居前列[3-4]。“北京方案”对中国巨大人口基数下的广大患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02

凶险的移植过程和急性排异

以及rATG为基石的整体策略


来自捐献者的免疫系统,随着移植进入患者身体这个“新家”,它需要慢慢认识这个陌生的新环境,学习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敌人”,但是,这些进入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有时会“反客为主”,“攻击”患者——这就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排异”。在手术窗口,如果无法保证移植成功率以及随之而来的急性排异,患者仍然会面临巨大的生命危险。


“北京方案”的突破性不仅在于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更在于是一套成熟的移植思路与策略。以半相合移植为核心,“北京方案”采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即rATG,常简称为ATG)为基础的“体内去T”模式,目的是能够减少移植排斥,提高患者植入成功率,预防急性排异。


“北京方案”目前在中国广泛开展,逐渐成为世界标准。截至目前,我国超过90%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半相合技术[5]


03

更隐匿的慢性排异,

免疫稳态的博弈和纤维化的抗争


但到这一步还不是成功的终点,第三个关卡已经悄然出现。不同于急性排异的凶险直接,慢性排异会以更“隐匿”的方式发生。


皮肤瘙痒疼痛、口腔溃疡、眼睛干涩充血、关节僵直不灵活……这些看似“常见”症状出现在各个器官、组织,患者却很难意识到这就是慢性排异。慢性排异的发生率通常在30%~70%[6],甚至让超过37%的患者因慢性排斥而死亡[7]


但这还不是最棘手的。慢性排异其实和白血病复发还有一段奇妙的关系。过强的免疫应答导致慢性排异的发生,但也有预防白血病复发的效应。如果过度管理慢性排异抑制免疫,会增加白血病复发风险;反之则无法有效控制慢性排异危害严重。长期慢性排异还可能导致器官组织的纤维化,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各器官和组织功能。


慢性排异的管理与白血病复发就像在“天平”的两端,管理的核心不是一味地抑制免疫。而在于如何平衡慢性排异和复发之间的平衡,实现免疫稳态,并且要预防和改善纤维化,降低因GVHD导致的死亡风险[8-9]


04

管理策略进化,

慢性排异”早”的黄金准则


同时近年来,随着对慢性排异机制的深入理解,移植后的长期管理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进化。在治疗层面,当前超过一半的慢性排异患者在接受一线标准治疗后,仍需二线或更后线的治疗[10],存在巨大的患者未尽之需。目前,一些针对性靶点如ROCK2的研发,可以实现精准免疫调节,为临床实现免疫稳态这一目标提供了助力,也为针对纤维化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11]


今年,《CSCO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2025版)》将甲氨蝶呤、ROCK2抑制剂等创新疗法列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二线治疗I级推荐[12]。其中ROCK2抑制剂是国家医保局于去年举办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解读活动中,重点列举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13],创新性在于具有恢复免疫平衡并预防与逆转纤维化的双向机制[14]


随着科学探索的深入,更多关于该靶点的研究仍在持续进行中。目前,一项中国大范围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真实世界研究因纳入患者基线更复杂、接近中国临床实践的情况,具有很强的临床参考价值,也能更好验证免疫稳态以及抗纤维化策略在中国的适用性。


结合慢性排异的疾病特性,“早筛、早诊、早治”成为了管理中的黄金准则。为了更好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全国范围内十余个重点省市正在开展打通全流程管理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门诊。这类门诊的全面落地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识别慢性排异等术后并发症相关症状,进行诊断并尽早进行治疗。同时,这类规范化的模式还能发挥“1+N”的带动能力,实现跨区域的协同发展,从而发展成更大范围、更大影响力的体系与生态,造福更多相关患者。


总结:从“北京方案”解决供者来源以及应对急性排异难题,再到创新治疗方案实现慢性排异的精准管理——这三重关卡的层层突破,正让白血病等血液疾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一条依靠医学创新不断铺就的希望之路。

Reference
1.Support saving lives-World Marrow Donor Day.https://worldmarrowdonorday.org/support-saving-lives/

2.刘志学;钟艳宇.“北京方案”破解白血病骨髓移植国际难题--记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教授.中国医药导报.2017-01,14(1):1-3[2023-011-02].

3.Xu LP,Lu PH,Wu DP,et al.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ctivity in China 2022-2023.The proportions of peripheral blood for stem cell source continue to grow:a report from the Chinese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Registry Group.Bone Marrow Transplant.2024;59(12):1726-1734.doi:10.1038/s41409-024-02419-8

4.Iida M,Dodds A,Akter M,et al.The 2016 APBMT Activity Survey Report:Trends in haploidentical an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Blood Cell Ther.2021;4(2):20-28.Published 2021 Jan 29.doi:10.31547/bct-2020-013

5.Mo X,Pei X,Huang X.Optimization of T-cell-replete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the Chinese experience.Haematologica.2025;110(3):562-575.Published 2025 Mar 1.doi:10.3324/haematol.2024.286194

6.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委员会.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4):11.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1.04.001.

7.Hematopoietic Stem Cell Application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Hemat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Zhonghua Xue Ye Xue Za Zhi.2024;45(8):713-726.doi:10.3760/cma.j.cn121090-20240611-00217

8.Kitko CL,Pidala J,Schoemans HM,et al.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roject on Criteria for Clinical Trials in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IIa.The 2020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and Early Diagnosis Working Group Report.Transplant Cell Ther.2021;27(7):545-557.doi:10.1016/j.jtct.2021.03.033

9.Kröger N,Solano C,Wolschke C,et al.Antilymphocyte Globulin for Prevention of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N Engl J Med.2016;374(1):43-53.doi:10.1056/NEJMoa1506002

Cutler,C.,et al.,Belumosudil for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2 or more prior lines of therapy:the ROCKstar Study.Blood,2021.138(22):2278-2289.

11.Flynn R,Paz K,Du J,Reichenbach DK,Taylor PA,Panoskaltsis-Mortari A,et al.Targeted Rho-Associated Kinase 2 Inhibition Suppresses Murine and Human Chronic GVHD Through a Stat3-Dependent Mechanism.Blood(2016)127(17):2144–54.doi:10.1182/blood-2015-10-678706

1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2025版).

13.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trailerDetial?contentId=fba08215db6948a19ea82b243fc62306

14.Hill GR,et al.Annu Rev Immunol.2021 Apr 26;39:19-49.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2025年9月20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骨髓捐献,主要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也称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地中海贫血、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1]。每一次成功捐献的背后,都是一次战胜恶性血液疾病的新生希望。而对患者来说,要真正“通关”,要闯过的关卡远比我们想象更多。01配对困难怎么办?“北京方案”让“人人有供者”成为现实过去,骨髓移植要求捐献者和患者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上完全匹配,也就是所谓的“全相合”,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就像新配的钥匙必须要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才能开锁。通常只有全相合的亲兄弟姐妹,或通过中华骨髓库等公共资源查找非血缘的志愿者。但即使是亲兄弟姐妹,匹配成功率也只有25%[2],非亲缘关系更是希望渺茫,仅仅只有十万分之一[2]。转机发生在200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晓军教授及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例半相合移植,打破了这一困局。由于我们每个人都与直系亲属天然共享一半的HLA,因此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也能成为“半匹配”的捐献者,用他们捐献的骨髓对患者进行移植就叫做“半相合移植”。此后20多年时间内黄晓军教授及团队形成了被国际认可的“北京方案”,让“人人有供体”成为现实。我国每年进行的HSCT手术台数世界领先,是亚太地区移植量最高的国家。其中,中国的半相合移植比例更是位居前列[3-4]。“北京方案”对中国巨大人口基数下的广大患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02凶险的移植过程和急性排异以及rATG为基石的整体策略来自捐献者的免疫系统,随着移植进入患者身体这个“新家”,它需要慢慢认识这个陌生的新环境,学习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敌人”,但是,这些进入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有时会“反客为主”,“攻击”患者——这就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排异”。在手术窗口,如果无法保证移植成功率以及随之而来的急性排异,患者仍然会面临巨大的生命危险。“北京方案”的突破性不仅在于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更在于是一套成熟的移植思路与策略。以半相合移植为核心,“北京方案”采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即rATG,常简称为ATG)为基础的“体内去T”模式,目的是能够减少移植排斥,提高患者植入成功率,预防急性排异。“北京方案”目前在中国广泛开展,逐渐成为世界标准。截至目前,我国超过90%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半相合技术[5]。03更隐匿的慢性排异,免疫稳态的博弈和纤维化的抗争但到这一步还不是成功的终点,第三个关卡已经悄然出现。不同于急性排异的凶险直接,慢性排异会以更“隐匿”的方式发生。皮肤瘙痒疼痛、口腔溃疡、眼睛干涩充血、关节僵直不灵活……这些看似“常见”症状出现在各个器官、组织,患者却很难意识到这就是慢性排异。慢性排异的发生率通常在30%~70%[6],甚至让超过37%的患者因慢性排斥而死亡[7]。但这还不是最棘手的。慢性排异其实和白血病复发还有一段奇妙的关系。过强的免疫应答导致慢性排异的发生,但也有预防白血病复发的效应。如果过度管理慢性排异抑制免疫,会增加白血病复发风险;反之则无法有效控制慢性排异危害严重。长期慢性排异还可能导致器官组织的纤维化,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各器官和组织功能。慢性排异的管理与白血病复发就像在“天平”的两端,管理的核心不是一味地抑制免疫。而在于如何平衡慢性排异和复发之间的平衡,实现免疫稳态,并且要预防和改善纤维化,降低因GVHD导致的死亡风险[8-9]。04管理策略进化,慢性排异”早”的黄金准则同时近年来,随着对慢性排异机制的深入理解,移植后的长期管理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进化。在治疗层面,当前超过一半的慢性排异患者在接受一线标准治疗后,仍需二线或更后线的治疗[10],存在巨大的患者未尽之需。目前,一些针对性靶点如ROCK2的研发,可以实现精准免疫调节,为临床实现免疫稳态这一目标提供了助力,也为针对纤维化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11]。今年,《CSCO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2025版)》将甲氨蝶呤、ROCK2抑制剂等创新疗法列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二线治疗I级推荐[12]。其中ROCK2抑制剂是国家医保局于去年举办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解读活动中,重点列举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13],创新性在于具有恢复免疫平衡并预防与逆转纤维化的双向机制[14]。随着科学探索的深入,更多关于该靶点的研究仍在持续进行中。目前,一项中国大范围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真实世界研究因纳入患者基线更复杂、接近中国临床实践的情况,具有很强的临床参考价值,也能更好验证免疫稳态以及抗纤维化策略在中国的适用性。结合慢性排异的疾病特性,“早筛、早诊、早治”成为了管理中的黄金准则。为了更好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全国范围内十余个重点省市正在开展打通全流程管理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门诊。这类门诊的全面落地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识别慢性排异等术后并发症相关症状,进行诊断并尽早进行治疗。同时,这类规范化的模式还能发挥“1+N”的带动能力,实现跨区域的协同发展,从而发展成更大范围、更大影响力的体系与生态,造福更多相关患者。总结:从“北京方案”解决供者来源以及应对急性排异难题,再到创新治疗方案实现慢性排异的精准管理——这三重关卡的层层突破,正让白血病等血液疾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一条依靠医学创新不断铺就的希望之路。Reference1.Support saving lives-World Marrow Donor Day.https://worldmarrowdonorday.org/support-saving-lives/2.刘志学;钟艳宇.“北京方案”破解白血病骨髓移植国际难题--记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教授.中国医药导报.2017-01,14(1):1-3[2023-011-02].3.Xu LP,Lu PH,Wu DP,et al.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ctivity in China 2022-2023.The proportions of peripheral blood for stem cell source continue to grow:a report from the Chinese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Registry Group.Bone Marrow Transplant.2024;59(12):1726-1734.doi:10.1038/s41409-024-02419-84.Iida M,Dodds A,Akter M,et al.The 2016 APBMT Activity Survey Report:Trends in haploidentical an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Blood Cell Ther.2021;4(2):20-28.Published 2021 Jan 29.doi:10.31547/bct-2020-0135.Mo X,Pei X,Huang X.Optimization of T-cell-replete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the Chinese experience.Haematologica.2025;110(3):562-575.Published 2025 Mar 1.doi:10.3324/haematol.2024.2861946.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委员会.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4):11.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1.04.001.7.Hematopoietic Stem Cell Application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Hemat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Zhonghua Xue Ye Xue Za Zhi.2024;45(8):713-726.doi:10.3760/cma.j.cn121090-20240611-002178.Kitko CL,Pidala J,Schoemans HM,et al.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roject on Criteria for Clinical Trials in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IIa.The 2020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and Early Diagnosis Working Group Report.Transplant Cell Ther.2021;27(7):545-557.doi:10.1016/j.jtct.2021.03.0339.Kröger N,Solano C,Wolschke C,et al.Antilymphocyte Globulin for Prevention of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N Engl J Med.2016;374(1):43-53.doi:10.1056/NEJMoa1506002Cutler,C.,et al.,Belumosudil for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2 or more prior lines of therapy:the ROCKstar Study.Blood,2021.138(22):2278-2289.11.Flynn R,Paz K,Du J,Reichenbach DK,Taylor PA,Panoskaltsis-Mortari A,et al.Targeted Rho-Associated Kinase 2 Inhibition Suppresses Murine and Human Chronic GVHD Through a Stat3-Dependent Mechanism.Blood(2016)127(17):2144–54.doi:10.1182/blood-2015-10-6787061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2025版).13.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trailerDetial?contentId=fba08215db6948a19ea82b243fc6230614.Hill GR,et al.Annu Rev Immunol.2021 Apr 26;39:19-49.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相关推荐
服务流程
  • 1.需求沟通
  • 2.项目建议书
  • 3.签订协议
  • 4.确认方案
  • 5.项目实施
  • 6.成果交付
  • 7.售后服务

服务介绍

SERVICE INTRODUCTION
产业与战略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行业研究
政策研究
企业研究
企业战略
蓝皮书
品类与产品规划
品类市场洞察
产品管线规划
现有管线评估
业务领域选择
营销体系规划
产品投资组合
目标产品筛选
研发与投资决策
立项评估
价值评估
市场调研
项目尽调
专利评估
募投可研
IPO行研
项目交易服务:项目筛选、评估、交易撮合,融资并购
传媒定制服务:产业会议定制、媒体代运营、新闻资讯定制
数据定制服务:产业 | 研发 | 投资数据治理、监测报表、系统定制、AI集成平台
卓越上市策划
销售模式及年度营销策划
成熟产品策划
增长诊断及年度营销策划
全渠道整合营销全案策划
市场和品类洞察
·宏观环境分析
·行业趋势分析
·品类机会洞察
用户研究
·目标人群画像
·细分人群研究
·购药习惯和态度
品牌和营销研究
·目标人群定位
·品牌定位机会洞察
·品牌市场表现评估
产品研究
·产品概念/信息测试
·包装测试
·价格测试
市场数据系统:医院 | 零售 | 电商 | 零售消费行为系统
市场预测系统:医院 | 零售
AI集成平台:知识库人机问答 | 智能体 | 报告生成
数据监测报表含BI定制:医院 | 零售 | 电商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许建华
1730230186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许建军
1730230175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黄诗钰
19922331227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张武龙
1772660512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江晗
(南京办事处)
17353239031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施展
(东北办事处)
15940033866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您填写的信息我们已收到,商务经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