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治疗药物市场,中成药占主导地位。
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可孤立存在或者与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共病,可伴随多种觉醒时功能损害。
后疫情时代人们出现的情绪不稳、松懈消沉和动机消减等心理问题普遍存在。
一项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社区居民的抑郁、焦虑、失眠检出率高于疫情暴发前我国一般人群这类症状检出率。疫情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大流行后可能会持续数年[2]。
图1 疫情影响下抑郁、焦虑、失眠人群增多[1]
数据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失眠治疗药物市场
中成药占主导地位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短期失眠症(病程<3个月)和慢性失眠症(病程≥3个月):
短期失眠症:往往可以找到相关的诱发因素,去除诱因可使部分患者睡眠恢复正常,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失眠症;
慢性失眠症:需要进行规范性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综合治疗及药物治疗,心理和行为治疗是首选的失眠症治疗方法,最常见的是睡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药物治疗中使用的化学药品,主要包括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和具有催眠效应的抗抑郁药物。
中医治疗失眠方法包括方剂、中成药及针灸治疗等。总的治则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补虚则用益气养血,滋补肝肾,补脑安神之法;泻实则用清肝泻火,和中消导,活血化瘀之法:
方剂治疗:龙胆泻肝汤(《卫生宝鉴》)、温胆汤(《备急千金方》)加减、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加减、保和丸(《丹溪心法》)、人参归脾汤(《正体类要》)、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中成药:柏子养心丸、枣仁安神液、人参养荣丸、天王补心丹、归脾丸、七叶神安片等。
按药品名统计(截止1月31日),中国上市药物中可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有746个,其中化药40个,占5.36%;中成药706个,占94.64%,中成药占据中国可用于治疗失眠药物的主要市场。
2017-2021年,可用于治疗失眠的中成药在失眠治疗药物市场中的销售占比在90%左右;2021年,该市场规模达180.71亿元,占比91.80%,同比2020年增长11.73%。
而化药近年来处于下降趋势,同比2020年下降6.5%;可见新冠疫情影响下,失眠治疗中成药需求增长较快。
图2 失眠治疗药物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失眠对应中医学的“不寐”。
中医学关于失眠症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分型方法,根据《中医诊断学》、《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结合药物适应症将上市中成药分为治疗心脾两虚型、气血两虚型、肾虚型、阴虚火旺型以及其他类型的失眠。
目前,上市药物中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产品最多,占11.47%。
图3 上市中成药治疗失眠各证型分布
数据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失眠各证型中成药治疗药物2017-2021年市场规模及份额见下图。排名前三的是瘀血内阻型、气血两虚型、肝郁化火型失眠治疗药物,这三类药物占据了抗失眠中成药50%以上的市场;其中瘀血内阻型失眠治疗药物市场份额保持在23.53%-25.90%,2021年市场规模为46.50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10.95%。
图4 各证型失眠治疗中成药市场份额
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失眠治疗中成药发展的关键问题
尽管中成药治疗失眠拥有较多优势,但其发展尚存难点:
一是用药量大,服药频率高:许多中成药用药量较大,用药频率较高,长期服药的患者依从性差;
二是起效较慢;
三是企业研发热度不高:按药品名统计,2010年至今(截止1月31日),申报临床的治疗失眠中成药6个,申报上市3个。
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人口老龄化及当代年轻人普遍存在生活及工作压力大的情况,预计未来抗失眠药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而其中中成药市场增长预计将更快,其主要难点解决后,有望进一步抢占市场。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咨询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点击右侧在线咨询反馈。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报告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